恶者坠入六道轮回,受尽轮回之苦,善者往赴西方极乐。
本目天目的一睁一闭寓意观音的菩萨心肠与金刚手段。
这一柔一刚,恰恰刺中了人们心中所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行天看,生前无报,死后定有报应。
吸引了大批信徒前往皈依。
千手则同普通的千手观音无异。
观世音两侧的柱子一左一右写着两句“不伦不类”的经文。
也不能叫不伦不类,就是不对称,不适合放在经柱上,从右至左依次是: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此句出自《法华经》,是极为常见的经文,它的另一个名字可能更为常见些叫《妙法莲华经》,是三大经王之一。
刻着经文的木板同柱子一相比较就发现木板要新上许多,这说明这两句经文是后来换上去的。
佛像正前面摆着三个蒲团,正对着案几上的香炉,摆放得端端正正。
一些香灰洒在了香炉旁,右侧放着些香。
许多寺庙会为来往的香客免费赠上三根香,让身无分文的信徒也能敬上三柱香,为他们省下些饭钱,不要因此受饿。
三人觉着有些怪异,叶檀忏走上前去摸了一把香的表面。
“这香上没有灰尘。”他开口告诉其他两人。
听到这话,两人大喜,蹊跷之处便是机关所在。
出乎意料的是,当叶檀忏将取出三根香插入香炉后,佛像背后的暗门还是打不开。
奇怪,到底忽略了哪点?
这样想着,叶檀忏退后,看着两侧的柱子,除了香是新的,剩下的只有这两句“奇怪”的经文。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他在心里默默地念着,反复咀嚼其中的意味。
“散乱心”?“成佛道”?这些字看着简单,可是组成一句话就看不懂了。
若是沈昙宁在就好了,她那么厉害,还从小修行,想必这些经文她肯定能脱口而出。
实在看不懂,他只好去问身旁的两人。
道士出身的宋韵清也不甚明白佛家经文,若是道家经典她能讲到昏天黑地。
当今圣上非常推崇佛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身为国公府世子,谢黎川自幼耳濡目染,略懂几分。
“佛法深奥,不敢乱语,个人浅显的理解是即使是散心念佛,也能种下善根,接下来若虔诚念佛终能成佛。”
虔诚念佛,叶檀忏轻轻地念了一句。
“你不觉得‘叶檀忏’这三个字很有禅意吗?”
“不如跟在我后面修行。”
他的脑中浮现出沈昙宁第一次见到他时说的话。
有禅意,应该可以说他也有善根吧?
修行算虔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