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们面面相觑,柳嘉之笑意更深:“怎地,怕我这女东家拐卖了你们不成?”
忽有个戴着圆框木镜的书生挤到前排,激动得嗓音发颤:
“我听闻过州江楼!上月在剑州渡口,艄公正说益州有间奇楼,东家能用故事卖酒菜!”
“姑娘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这话出自晏井承,他不知何时挡在柳嘉之身前,不着痕迹将她往后带了半步,“州江楼向来一诺千金。”
第一拨书生跟着他们踏入州江楼分店,新任的掌柜听莲,已在二楼【文曲星雅间】备好宣纸。
*
起初,不过是几个酒足饭饱的书生,醉意朦胧间将州江楼的奇事说与友人。
“你道怎地?那酒楼竟能用文章换酒肉,那女东家还专设文曲星雅间,任我们题诗!”
这话如燎原星火,借着茶馆说书人的巧舌、商队旅人的行囊,顺着官道一路传开。
不出旬月,客栈里总有人拍着桌案高谈:“益州州江楼,有位女东家设【青云榜】,给寒门求学的书生带来莫大的希望啊。”
消息越传越奇,书生们背着行囊从四面八方赶来。
官道上,总能看见三两学子结伴疾行,草鞋沾满尘土却神采飞扬:“快走快走!听闻州江楼每日只招待百余人,去晚了可就没机会!”
有的书生翻山越岭,只为尝一口“及第粥”,在满墙诗稿间留下自己的笔墨;有的带着未竟的文章,盼着在这方天地里,能得些许知音。
原本只在益州城轰动的奇事,如今成了赶考路上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
柳嘉之将两锭银子塞进书生掌心时,夏末的细雨正顺着州江楼的飞檐滴落。
那少年捧着沉甸甸的包裹,眼圈泛红要行大礼,却被她执伞笑着扶住:“快些赶路,莫误了省试。”
没留意暗处有一黑影,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柳嘉之哼着小调推开二楼办公室的门,怀中抱着新收的诗稿:
“你瞧!那个总穿补丁衣的小张,临走前给我留了好些佳作!”
她将宣纸展开,字里行间透着寒门学子的凌云壮志。
晏井承搁下手中茶盏,探身细看。
他怎会不知柳嘉之暗中资助考生,只是见她这般神采飞扬,便由着她胡闹。
全然不知近几日的早朝,弹劾奏折已将赵祯的龙案堆满了。
*
汴京,文德殿。
赵祯危坐于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叩着龙案。
案上奏折赫然写着:
【益州晏井承广结朋党,借州江楼之名收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