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沉默的桥。
>??小晚”
当晚,她回到小屋,取出背包中最珍视之物:那枚干枯的铃兰花标本。她将它放进一只新开的听瓮中,埋于屋后竹下。
三天后,那里长出一株奇异植物??茎如水晶,花瓣呈半透明状,每当有人靠近,便会发出极细微的铃音,音色竟与小晚幼年录音完全一致。
人们称它为“语莲”。
又过半月,联合国特使抵达竹林。他们带来一份文件:《共感宪章》草案,拟设立“倾听官”制度,由具备高度共鸣能力者担任社会调解与心理疗愈职务。
他们希望阿娅出任首位全球倾听官。
她听完,摇头。
“我不属于任何机构,也不代表任何权力。”她说,“真正的共感能力,无法被任命,只能被唤醒。”
但她答应做一件事:每年春分,开放七日“无门之会”。期间,任何人皆可进入竹林,在特定区域留下一句话。七日后,所有话语将被焚烧,灰烬撒入溪流,随波而去。
“不说给谁听,也不求回应。”她说,“只是为了证明,说出来本身就有意义。”
第一年“无门之会”,参与者三千余人。第二年,两万。第五年,来自一百二十七个国家的人踏上这片土地。有人用母语,有人用手语,有人以画代言,有人仅是沉默地站立十分钟。
而在每年春分的最后一个黄昏,溪边总会响起一段无人演奏的旋律??那是所有话语融合后的余响,纯净得令人心碎。
阿娅依旧住在小屋里。
她收养了一个失语的女孩,教她用手指敲击桌面表达情绪;她偶尔会给路过旅人泡茶,听他们讲远方的故事;她会在下雨时躺在竹床上,听雨滴敲打叶片的不同频率,分辨哪一滴来自云层深处,哪一滴曾落在某人眼角。
她不再梦见VII-05。
但她时常梦到小晚。梦里她们并肩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两边开满会唱歌的花。她们不说话,却始终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直到某个冬夜,大雪封山。
她坐在炉边读书,忽然听见门外传来脚步声。
不是访客。
那脚步熟悉得让她心跳停滞。
她起身开门。
雪地中站着一个瘦削身影,披着破旧军大衣,满脸风霜,怀里紧紧抱着一台老式录音机。
他抬头,声音沙哑如锈铁摩擦:
“我……来找我的女儿。
也来找……你说出的真相。”
阿娅看着他,没有惊讶,也没有愤怒。
她侧身让开门口,轻声道:
“进来吧。
她等你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