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们是我们的孩子。”林语望着他,目光坚定如初雪覆山,“哪怕只有一个还在黑暗里喊我,我也不能装作没听见。”
话音未落,警报突响。
不是刺耳的红光,而是柔和的蓝紫色脉冲,伴随着一段断续的音频:
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哭过之后低声呢喃:“妈妈……我想回家吃饭。”
整个控制室瞬间寂静。
那是……属于幼儿的真实语音,未经合成,未经修饰。
“定位!”贺承渊厉声下令。
“锁定中……”知遥飞快操作,“信号源位于西伯利亚科雷马河流域,地下约四百米。结构显示为废弃军事掩体改造的生命维持系统,能源来自一座微型裂变堆,仍在运行。”
“地图上没有登记。”知默皱眉,“这地方早在苏联解体时就被抹去了。”
“但它存在。”知尘低声说,“而且里面不止一个生命体。我检测到十三组微弱脑波,全部集中在同一区域,呈环形分布,像是……围坐着什么。”
林语忽然踉跄了一下。
她扶住墙壁,脸色苍白。
“怎么了?”贺承渊急忙扶住她。
“我……看到了。”她喃喃,“火炉边,一张旧木桌,锅里煮着稀粥。七个孩子坐着,还有一个站在门边,手抓着门框,眼睛红红的……他说‘姐姐们吃吧,我不饿’。”
所有人屏息。
那是她逃亡前夜的记忆片段。
但在原始记录中,并没有这个孩子。
“他是第十五个。”知安突然开口,声音颤抖,“不是FAMILY-07的编号序列,也不是备份体。他是……被额外制造的观察样本。”
“代号是什么?”贺承渊追问。
“B-09。”知安闭眼,任由星核将信息流导入大脑,“情感模块强制抑制,任务:模拟孤独。用来研究‘家庭缺失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他们把他单独关在隔壁房间,每天透过单向玻璃看着我们吃饭、玩耍、拥抱……九年。”
愤怒如岩浆般在室内蔓延。
“所以他在唱歌里说‘门缝外的孩子’……”知星哽咽,“他一直看着我们,却从没被允许走进来。”
林语的眼泪无声滑落。
她想起自己曾在某次深夜醒来,听见隔壁传来极轻的敲击声,像是小孩用指甲叩击玻璃。当时她以为是风。
原来不是。
那是求生的呐喊。
被科学命名为“实验对照组”的呐喊。
“我要去。”她擦干眼泪,走向装备库,“不管那里有多少陷阱,多少谎言,我都必须带他回来。”
这一次,没人再阻拦。
六小时后,“方舟-III”降落在科雷马河冰面上。暴风雪肆虐,能见度不足十米,但探测器已确认通道存在??一条由人工钻探形成的螺旋隧道,直通地下。
队伍由八名子女全员随行,携带最新版“共感链增幅器”。贺承渊坚持同行,肩扛重型破障装置。他知道,这一战不只是救人,更是对“守望者”残余意志的最后一击。
隧道深处,温度骤升。
墙壁上布满焦痕,像是经历过激烈战斗。某些区域残留着星核爆炸后的结晶碎片,与知安体内那块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