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怔住。原来远古先民早已预见今日。
他立即联络沈青萝、苏婉及各地忆语领袖,召开紧急会议。经过七昼夜讨论,达成共识:
不主动唤醒方舟,也不销毁信号。
而是将其纳入“共忆网络”,作为开放课题向全民公布:“如果我们有能力创造新世界,该如何确保它不会重蹈覆辙?”
于是,一场横跨大陆的思想实验拉开序幕。孩子们在课堂上设计“没有命轨的星球”;科学家研究情感共振的社会模型;诗人写下《致未来人类书》:“你们不必完美,只需记得爱。”
一年后,第十灯光芒渐柔,仿佛完成了使命。
某夜,林昭梦见自己站在宇宙尽头,面对亿万灵魂的质问:“你们真的自由了吗?”
他回答:“我们仍在学习。”
梦醒时,晨曦初露。他走到院中,发现那朵干枯的蓝花,竟又抽出一丝嫩绿。
他轻轻摘下,放入漂流瓶,投入东海。
瓶中信写道:
>“致未知的你:
>这颗星球曾黑暗漫长,但我们始终相信,一朵花也能照亮黑夜。
>若你拾获此瓶,请记住??
>最伟大的力量,从来不是控制命运,
>而是在破碎中,依然选择相信彼此。
>愿你的世界,无需系统提醒,便知自己值得醒来。”
瓶子随洋流远去,消失于horizon。
而在大陆每个角落,新的故事正在发生:
一位少年在废墟中捡到半张旧试卷,上面写着“写出你的恐惧”。他填上:“害怕将来的孩子再也问不出问题。”然后,他把它钉在校门口,写道:“请回答这个问题。”
一名老妇人临终前召集子孙,不说遗产,只讲她年轻时如何偷偷保存一本禁书。孙子录下视频,上传至共忆网络,标题为:“普通人的勇气”。
一所偏远山村小学,师生合力绘制壁画:没有英雄加冕,没有胜利庆典,只有一群人手牵手,站在迷雾中,彼此呼唤名字。
林昭最后一次登上高山。
风依旧猛烈,吹动他雪白的须发。他望向南方火山口,第十灯静静燃烧,蓝焰温柔,如同母亲低吟的摇篮曲。
他取出日记本,写下最后一行:
>“我曾以为,逆袭是逆天改命。
>后来才懂,真正的逆袭,是让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有权说出:
>‘我想不一样。’”
合上本子,他微微一笑,缓缓闭目。
远处,一个孩童跑上山来,手里捧着一朵新开的蓝花。
“林爷爷!”他喊,“你看,它又开了!”
风起,花瓣轻扬,飞向天际,融入那永恒不灭的蓝焰之中。
大地静默,万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