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为之。
本着知道的人不用看图和画面也知道,不知道的人瞧个热闹,提振下科技自信就好的理念。
另外,也算是预热一下。省的有一天更加醒目的出现时,太过突兀。
至于模样长相,能含糊一天就含糊一天吧,最好永远含糊下去。
在这个各种“星”占据人们眼球的年月,麻烦的很……
19号傍晚,曲卓离队单独去了趟7904项目组。
没啥事,就是看看项目进展,顺便被大家感谢了一通。
过年时丰盛的慰问品嘛。
转过天临走时,杨春燕瞅准没人留意,手心里扣着一个叠了两折的封信,闪电般塞他衣兜里……
都不用问,让他帮忙带给谢楠的。
项目组对通讯的限制,并没有严苛到不近人情的地步。给家人写信并不禁止,可以通过第三方挂靠单位中转。
就是你人在西北,家人拿到的信封上,邮戳和地址在另一个地方。回信也寄到那个地方,再由专人转寄。
虽然能通信,但进出的每封信,都要经过必要的“脱敏”检查。
年轻的准小两口,交流时字里行间只能充斥着革命友谊的正能量。
偷摸带信,肯定是违规的,甚至是严重违规。
不过,谢楠知道杨春燕在哪工作,杨春燕也知道谢楠的工作。通过第三方中转,纯粹是脱裤子放屁。
但规定就是规定。
既然有机会,当一把帮忙传递“私房话”的鸿雁,不是啥问题。
都过“手”了,不用拆信封也知道里面有没有涉密或敏感内容。
离开7904项目组重新与大队人马汇合后,在625所(西安光机所)待了两天,又进行了半天的阶段性小总结。
随后经呼和浩特奔东北1018所。
“1018所”这个名字,在76年以后就停用了,不过系统内的人依旧习惯性的沿用了这一称呼。
主要是全名太累赘——国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52年国家拨付了1400万斤小米作为首笔经费,成立的第一家光学研究所……
25号下午,一路辗转的抵达白天零上十来度,晚上还零下的北国春城时,1018所的保密员给了曲卓两封电报。
一封是:包裹已到,安心工作,勿念。
虽然没头没尾,但一看就是老太太办公室工作人员发的。意思是走基金会渠道从港岛采购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已经到京城了。
皇家工程院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诺伯特·贝瑞带队,一众搞空天科学和卫星相关技术的英国佬,将于三十号抵达京城。
家里的意思是,曲卓不需要回去。结束1018所的行程后,应邀去趟哈工大,再进行一场网络授课。
同时,利用哈工大的计算机网络,与戴英来的客人进行远程交流。
后面各忙各的,寻合适时间在沪市的航天八院碰面。
为什么要寻合适的时间呢?
届时会很巧,高卢佬的来访团队从巴黎过来后第一站是沪市,完事才奔京城,两边刚好能走个脸对脸。
想来到时候会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