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贫道要考大学 > 第175章 排名(第2页)

第175章 排名(第2页)

他怔住了。原来有些事,不必下令就会发生。当一个人开始倾听,就会有人鼓起勇气开口;当一个声音被接住,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跟着跃出黑暗。

第一位走进来的是位六十多岁的农妇,双手粗糙如树皮。她不识字,带来的是一段手机录音。播放后,是一个苍老女声用方言喃喃说着什么。温知夏听懂了,低声翻译:“她说她丈夫去世前三年瘫在床上,她每天擦身喂饭,但从没跟他说过一句‘你辛苦了’。现在每晚做梦都听见他在问:‘你怎么就不抱我一下呢?’”

她说完,整个人抖得像秋叶。陈拾安没说话,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只木盒,打开,里面是一叠空白录音卡带。“您要不要试试,现在对他说一遍?我们可以录下来,烧给他。”

女人猛地点头,眼泪砸在地上。

第二位是个初中男生,脸色苍白。他说自己患抑郁症两年,吃药见效慢,父母总说“装病逃避学习”。上周他在“青囊云”上传了一篇诗,题目叫《我的血是冷的》。没想到竟有两千多人留言回应,其中一条写道:“我懂,因为我梦见自己在冰湖底游泳。”

“那个人……能不能见一面?”男孩声音发颤。

陈拾安摇头:“不能见面,但可以传话。”

他当场拨通后台权限,找到那位留言者??江西九江的一名护士,也是抑郁症康复者。经对方同意,他念出一段语音:“我说过我在冰湖底游泳,但我游上来了。你现在还在水里,没关系,我一直朝你扔绳子,直到你抓住为止。”

男孩听完,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中午时分,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村口。车门打开,走下来的竟是周明远的女儿,那位儿童心理学博士,身后还跟着几名高校教师。她带来一个消息:教育部批准“倾听者培育计划”首批试点,在五所师范院校开设课程,内容涵盖非暴力沟通、创伤敏感教育、沉默行为解读等。

“第一节课,我想请您去讲。”她看着陈拾安,“主题就叫:《如何做一个会听的老师》。”

他还没回答,窗外忽然响起一阵喧哗。几个孩子举着平板冲进来,兴奋地嚷:“陈老师!我们的‘心语盒’连上卫星网了!”

原来技术团队昨晚完成了偏远地区信号覆盖测试,所有改装收音机均可通过低轨卫星直连“青囊云”主服务器,延迟低于三秒。这意味着,哪怕深山雪谷、戈壁荒原,只要有一台“心语盒”,就能把声音送出去。

有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那……北极的小朋友也能听见我们吗?”

工程师笑着点头:“只要他们也有设备,就能组成全球儿童倾诉网络。”

那一刻,屋里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仿佛看见未来某一天,地球两端的孩子在同一片星空下互道晚安,一个说“我害怕打雷”,另一个回“我给你唱首歌”。

傍晚,暴雨再临。电闪雷鸣中,铜铃剧烈摇晃,半截绳索几乎要断。赵岩再次要爬梯子,又被温知夏拦住。

“让它响。”她说,“越是风雨,越要让人知道,这里一直有人守着。”

陈拾安坐在灯下,翻看今日收集的纸条。其中一张引起他的注意??铅笔写的,字迹歪斜:

**“我知道我不是好孩子。可我不想再偷东西了。我只是太饿。”**

署名是一个名字缩写:L。M。。

他心头一紧。这字迹……像极了十年前那个被道观逐出时,偷偷塞给他纸条的小师弟。那时他也这么说:“师兄,我不是坏人,我只是太冷。”

他立刻联系警方协查,通过近期多地小学失窃案记录比对,锁定一名流浪少年,十二岁,曾在福利院短暂寄养,后失踪。监控拍到他多次徘徊在学校储物间外,但从不拿贵重物品,只偷食物和旧课本。

当晚,陈拾安带着“心语盒”驱车百里,在一座废弃庙宇角落找到了他。少年蜷缩在神像背后,怀里抱着半块冷馒头。看到陌生人靠近,本能地往后缩。

陈拾安没上前,只是把“心语盒”放在门口石阶上,按下播放键。里面传出一段录音,是他模仿当年小师弟的语气说的:“我不是好孩子。可我不想再偷东西了。我只是太饿。”

然后停顿几秒,另一个声音响起:“那你来吃饭好不好?我不嫌你脏。”

少年浑身一震,抬头望来。

陈拾安蹲下身,轻声说:“我不是警察,也不是老师。我是那个曾经也被赶出门的道士。我知道饿是什么滋味,也知道被人当成垃圾是什么感觉。你要是愿意,可以跟我回去。不说话也行,睡个觉也好。”

少年盯着他看了很久,终于伸手,颤抖着按下了录音键。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