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交锋会在日落之前结束,最后获胜的队伍非常赶巧,上半区的对决会是祝洵他们队与四营四队的大黑他们队,下半区也是类似的配置。
于是也有不少人开始嘀咕,总说四营四队最勇猛,真正比起来尚且两说,其他队根本不落下风,同时也对明天的交锋会更加期待了一些。
解散前,亲卫兵周知了明天交锋会的内容,这轮的比拼听起来更为复杂,两队会各任攻守双方,分配1w虚拟兵力,一方镇守城池,另一方则为攻打方,胜负自然是由城池的最后归属来定。
但其实城池一战已属最后一役,前置还有很多攻守双方交锋的空间,比如守方在守备城池时一定不止固守城垣,而是在距离城池的不同远近处都设置关隘险阻。
亲卫兵展示了沙盘,这里有峡谷,有险滩,还有连绵不绝的山脉,守方可以在不同位置设置险阻,来隔断消耗攻方的实力,这是更为实战的博弈,未知性也更大。
攻方有四个人,守方也同样有四个人,各自分配多少兵力才能最大化的消磨对方,保全自己,同时保障在到达城池前拦截到更多人,那最后一役的压力也会更小。
规则大概听起来还比较悬浮,祝洵他们队还在消化理解的间隙,刘海就已经率先发言:“如何选择攻守,我们四营四队向来擅长奇袭,我们想做攻方!”
祝洵不是听不出刘海口气中那看不起守方的潜台词,其实她第一反应是他们队作为攻守方应该采取不同的实力分配策略。
亲卫兵解释道:“由抽签决定,或者如果双方没有意见,也可以按需分配。”
胡大阴阳怪气道:“只怕有些会做老千的缩头乌龟,会想尽办法抽个守方。”
祝洵气不打一处来,既然他们若是抽到守会被骂,那不然就遂了他们的愿。既然这么想做攻方,那最后以攻方的身份输不是会更痛么?
祝洵主动说道:“既然丙队这么看待结果随机的抽签,那我看何必再抽,我们队选守,丙队没异议吧?”
刘海不屑道:“没有,当然没有。”
有了这个先例,下一组也没有抽签,而是有四营四队成员的一队做了攻方。
解散后各自走回营帐的路上,兵士们还在聊今天的各种战况,说严墨善心算,真没人比他答对的更多,也说祝洵的剑奇诡,可惜太快了没看过瘾,还说刘海的强势,只是站在那里就威慑力很强。
孟钰逮着机会就详细问祝洵:“阿洵,你的剑怎么那么快,嗖嗖的。”
祝洵还在想下一轮的规则,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道:“我练了十年了。”
孟钰艳羡道:“可是谢小米那短刀那么突然,你都能那么快应对,我估计练二十年,三十年都不得行。”
祝洵不想居功:“这点也不全靠我的剑快,若不是我提前知道他有一把短刀,我也总要缠斗一会儿才行。是严墨告诉我谢小米有这个后招,说起来,老孟你不行啊,这种一级机密的消息你都不知道的,还是多亏严墨记性好。”
孟钰一脸困惑:“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时候的事,严墨你怎么知道的。”
严墨瑟缩了一会儿说道:“其实,这个不是我记性好,是江小将军告诉我的。”
祝洵一脸错愕:“他……告诉你……什么时候?”
严墨老实回答道:“大概一年前吧,我听江小将军讲南海战乱时讲过这个。”
其实就算是江羡因为交锋会刻意告诉严墨的也无妨,妥善收集并使用各种信息是正常的,但祝洵还是下意识松了口气:“那还是你记性好,这点是没有异议的。”
在回营的路上遇到了江羡,他需要严墨帮他处理一些要紧的军务,其他人行了礼便散开了,祝洵正抬步要走,却被叫住了。
江羡交待了严墨几句先把他打发走了,看样子是要和祝洵单独说话,话题从天气转冷又到交锋会辛苦,一直不痛不痒。
祝洵忍不了江羡迂回的样子,直言道:“江小将军有什么话可以直说,明日还有交锋会,我们内部也需要商议战术。”
江羡笑了一声:“阿洵,我问你个问题,若你今天的队友不是严墨、顾小枫和李乡,而是谢小米、钟力和阮明,你还有信心赢么?”
祝洵不解道:“我不太明白江小将军的意思。”
江羡换了个说法:“你不觉得第一轮的对决内容来看,你们的几个队员是非常理想而且完美的组合方式么?”
祝洵下意识想说魏宁那部分并不完美,但又觉得这么说不妥,魏宁也算拼尽全力,那就可以称得上完美。
江羡继续说道:“但实际战场上,你的队友永远不可能是理想的,人一旦多了后,各种问题都会冒出来,哪怕你们是奇袭队,你又如何能保障,最后活下来共同前行的刚好是你最合得来的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