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他轻轻一捶掌心,眼睛发亮,“我们训练民团!”
训练民团,或者说民兵,这就是他想到的解决方案。
梅迪纳的地理特点是什么?多山,少耕地,图层薄,降雨少,用人话来说就是穷山恶水。很多地方根本没法耕种,只能用来放牧。
资源的匮乏造就了梅迪纳彪悍的民风。这些山民为了争夺有限的生产资源,大打出手是常有的事。而在这种贫瘠的地方,只有抱团才能生存。
因此这里的农民有着及其浓厚的集体主义和乡土情怀,这也让他们能很好地适应战场与军队
苦寒之地的穷人永远比富人有着更高的战斗意志。
这个道理适用于整片欧陆,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活跃在欧洲大陆上的佣兵,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来自相似的地方:瑞士,苏格兰、北德意志、南意大利、罗斯……
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的特点:山地,苦寒,贫穷。
山地意味着缺乏高强度农业,农夫们不需要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耕种上,也就有更多的农闲时间进行训练。
梅迪纳的山民们,几乎完美符合这些要求——他们是天生的,最好的兵源。
“将领地内的在籍壮丁在农闲的时候全部召集起来,定期训练基础的队列和兵器,只给少量的补贴就行。军队离开的情况下可以保卫领地,也能作为军队兵源的补充。”
“可以是可以,要练什么?练你那个什么‘亚历山大军阵’吗?”阿维娜斜眼看他,但因为女孩脸蛋太过漂亮,眼神里的怨念倒像是某种娇嗔。
“不用,练长矛和火绳枪就行。以后直接组方阵。”
……………………
卡斯蒂利亚王国,王都托莱多
这是一座产生过无数跌宕起伏故事的古老都城,却绝不是一座让人觉得舒适的城市。
就在今天清晨,两个平时绝对不会走到一起的人在随从的簇拥下出了城,冒着春日的暖阳在山林里驱马奔驰。
伊莎贝拉女王紧了紧身上的大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她的身边,紧随着的赫然是一个高挑华贵的女子,莫约三十来岁,五官精致,白皙的皮肤保养的很好,没有丝毫岁月的痕迹;瀑布般的黑色长发垂到腰间,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小礼帽,雪白的玉颈上戴着一条点缀钻石的黑色蕾丝项圈,整个人侧骑在马上,露出两条穿着黑色吊带袜和系带高跟长筒靴的长腿。
莱昂女公爵,王国贵族保守派的代言人,女王变革最大的反对者,罗菈德琳·唐·巴维,居然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并肩而行。
加上此时不在这里的安达卢西亚女公爵,维罗娜·阿尔帕依,卡斯蒂利亚王国地位最高的,居然是三个女人。
尽管两个人都在尝试尽量不看对方,似乎旁边的人就不存在,这让他们身后的随从也向两边分得很开。
所以远远的看上去他们的队伍就像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雁般慢慢前进。
“陛下。”罗菈德琳率先开了口,打破了这份令人不安的沉寂,“我依然坚持在春季出兵是最佳的选择。春耕之后我们有足够多的自由民可以征召,凉爽的天气可以让士兵们维持更好的体力。”
“那如果战争拖延到夏季怎么办?”伊莎贝拉针锋相对,“战争必然会引起魔族对等的报复,边境地区的田地基本留不住,今年的粮食产量又会往下掉,届时又要从国库支出一笔钱财购买粮食。”
“难道战争拖到冬季对我们就有利了吗?”罗菈德琳反唇相讥,“或者陛下,您害怕了?害怕那些南方的异族了?想要和它们讲和?”
女王身后的几名女骑士脸上都露出了愠色,伸手按住了腰间的长剑。另一侧的公爵亲兵同样不甘示弱地回敬,一时间队伍中一片剑拔弩张。
不过这样一来,分开的队伍中就露出了一个停留在中间的人,这个人停在伊莎贝拉与罗菈德琳不远处的中间看着剑拔弩张的双方,在一阵沉默之后他慢慢催动坐骑靠了过来。
“大人们,我请你们过来不是为了让你们自相残杀,上帝也不会允许这种基督徒之间的残杀发生,要知道这种事已经发生的够多了。多得让我们被我们的敌人笑话。”托莱多大主教声音平缓,可他的措辞却透着难言的愤怒,“上帝赐予你们剑和盾,不是为了让你们先杀掉对方然后再被魔族们杀掉!清醒些,两位大人!”
大概是这位德高望重的主教的话语起了作用,虽然两位显贵依然有些恼羞成怒,却也渐渐平复了下来,继续并肩而行,仿佛刚才的争斗从未发生过一般。
事实上两人都清楚,这根本就不是她们分歧的核心。
对伊莎贝拉而言,她手中新一批的精锐王军尚未招募到位,维罗娜还在北方招募新兵。
在这一批新兵没有完成训练之前,她绝不会主动出兵南方。
这些年来,出于对旧贵族的不信任,女王一直拒绝以封建征召的名义让他们加入到战争中,而是宁可使用自己手中的忠诚势力:三大骑士团、王军、魔族卫队、乃至一些战争中崛起的新贵。
因此女王对于每一次开战都格外谨慎。
而对罗菈德琳来说,她无比期望能和其他旧贵族一起在战争中分到一杯羹。
这个狂热的宗教分子从来不在乎失败的后果——她只在乎那些南方的战利品与土地,以及把那些异族赶出伊比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