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扇门后都藏着沉默的记忆,而知我能感觉到??某种存在正静静等待。
主楼三层东侧,是当年的“感知适应室”
。
门牌已经脱落,但墙上仍残留着编号:P-07。
推开门的刹那,一台尘封已久的共感接收器自动亮起蓝灯。
紧接着,房间中央的投影仪嗡鸣启动,投射出一段模糊影像:一个瘦弱男孩躺在实验台上,头上戴着初代共感头盔,双眼紧闭。
医生们围在一旁,记录数据。
画外音响起,是年轻时的首席研究员陈默的声音:
>“第43次意识剥离测试即将开始。
目标对象:皮普?L。
年龄:9岁。
诊断结果:情感过度敏感,社交功能障碍,建议实施神经阻断术以稳定社会适应能力。”
>
>“但我们必须确认一件事??他的共感能力是否具备跨体传输潜力。
如果成功,这将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意识离体共存’。”
画面切换,屏幕上出现一组波形图。
频率异常稳定,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共振模式,与后来的启和Y-9极为相似。
“原来……他们是故意的。”
林晓喃喃道,“他们早就知道这种技术可以让人‘不死’,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知我蹲下身,发现地板缝隙中塞着一本烧焦边缘的日记本。
翻开第一页,字迹稚嫩却清晰:
>**“今天医生又问我能不能听到别人的心跳。
我说能,但他们不信。
其实我不光能听见心跳,还能听见眼泪落地的声音,听见夜晚风吹过树叶时的叹息。
妈妈说我太敏感了,可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世界。”
**
>
>**“昨天晚上,我梦到自己变成了一首歌。
飞进了所有睡不着的小朋友耳朵里。
有个女孩哭着说她想妈妈,我就轻轻哼给她听。
她笑了。
醒来的时候,枕头湿了,但我不难过。”
**
>
>**“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请记得,我不是死了。
我只是换了个方式活着。”
**
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墨迹新鲜得如同昨日所写:
>“你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