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原因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和资源匮乏,急需对外扩张。而中国方面,清政府腐朽落后,避战求和,未能有效识别日本的侵略意图。朝鲜的东学党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发动战争的直接借口。战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包括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第二阶段在辽东半岛进行,包括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第三阶段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包括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马关条约》,结束了中日甲午战争。战争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规定: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后增至3亿两白银,包括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日本轮船可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
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
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
1896年,6月3日,沙俄政府诱逼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巨大的困境,特别是日本《马关条约》要求割让辽东半岛。此时,沙俄政府以“帮助中国要回辽东半岛”为由,诱逼清州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6月3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俄罗斯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和财政大臣维特,秘密签订《中俄密约》。约定:1。如日本侵占俄国远东、中国或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2。若非清俄两国共商,缔约国一方不得单独与敌方议和。3。战时,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4。允许沙俄“借地”中国东北横跨四省修建铁路。同年12月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通过修筑中东铁路,沙俄获得了在中国东北的铁路修筑和经营权,从而控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命脉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对停泊在旅顺港的俄罗斯远东舰队发动了突然袭击;三艘船在袭击中受损。日俄战争就此爆发
1904年5月,日本人已经将部队登陆辽东半岛,并于8月开始围攻俄罗斯旅顺海军基地
1904年8月9日,俄罗斯太平洋第1中队指挥官WilgelmVitgeft上将带领舰队到海参崴,与当地驻军汇合,后与日本海军交战。维奇夫特上将于8月10日在日本朝日号战列舰的齐射中丧生;蔚山号于8月14日被齐射杀。剩余的俄罗斯太平洋海军力量最终将沉没在旅顺港
1904年10月15日,俄罗斯新组建的第二太平洋中队离开波罗的海塔林港和利耶帕亚港
1904年10月21日,俄罗斯误将英国渔船认为日本船只,并进行了炮击。英国感到愤怒,并和日本建立联盟。在法国的阻挠下,英国没有参战,但是给日本提供了情报,并阻挠俄罗斯在远征途中的补给,中立国以及英国殖民地都不允许俄罗斯军舰靠港;法国也限制靠港补给;俄罗斯只好让汉堡-美国航线的运煤船在沿途供应60批煤炭货物
1904年11月3日,舰队在离开丹吉尔后,考虑到新舰不能通过苏伊士运河,就兵分两路,新舰绕道好望角,其他通过苏伊士运河
1904年11月3日,俄罗斯黑海舰队也从敖德萨出发加入第二太平洋中队
1905年1月9日,舰队在法属马达加斯加的贝岛汇合,由于1月2日旅顺港已经被日本占领,俄海军计划躲过日本海军,到海参威汇合整装后,再和日本战斗
1905年2月16日,俄罗斯整合了过时的军舰组成太平洋第三舰队也启程,加入了此次远征
1905年4月和5月,汇合后舰队停泊在法属印度□□的金兰湾
1905年5月27日至28日,俄罗斯在通过津岛海峡遭遇日本海军,双方发生战斗,俄罗斯海军战败投降。俄罗斯5045人死亡,803人受伤,6016被俘,6艘战列舰沉没,1艘巡洋舰沉没,另有14艘船沉没,2艘战列舰被俘,2艘巡洋舰被俘,1艘驱逐舰被俘。日本海军117人死亡,583人受伤,3艘鱼雷艇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