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这位五阿哥和娴玉一点儿交集都没有。也基本上不会有,但是搁不住中间有很多热心人给他们牵线搭桥——是的,就是牵线搭桥。
因着娴玉这阵子往宫里头跑得时间不少,倒是入了好几位娘娘的法眼。
头一个就是宜妃,她觉得娴玉的蒙古话居然“无师自通”,这语言天赋简直杠杠的,而且正好能够跟自家的五阿哥无障碍交流——虽然大家都感觉五阿哥的汉话和满语都说得很好了,但只有宜妃这个当亲娘的才知道,她们家这位五阿哥,但凡一着急了,就还是忍不住会说蒙古话……
所以说,找一个会蒙古话的儿媳妇,那是百利无一害的。
再说,这位王家的小姑娘,十分得她的眼缘,让她就一门心思地觉得应该给自家的儿子当媳妇儿——宜妃既然存了这个心思,也稍微多关注了一番娴玉的情况。
听说娴玉今年十二岁,出生金陵世家,教养极好、样貌也出挑,简直是没有一处不完美的,宜妃就愈发满意。最妙的是,宜妃发现娴玉也是得了万岁爷的命令要定期进宫来陪皇太后的,这不是跟她家五阿哥更加有共同语言了吗?
这简直就是天赐的良缘啊,那宜妃肯定就更是想着直接“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有了宜妃这个亲妈吹风,再加上皇太后、五格格、其他娘娘,甚至还有康师傅本人都对娴玉大肆赞扬,五阿哥也就难免动了些心。
不过他年纪还不大,也还没开荤,所以有些心思也不太过火,就是有一点儿心旌动摇的程度而已。
然则这些人说得再多,也没有今天亲眼见娴玉一面这么震撼。
五阿哥几乎是一见到娴玉就陷进去了——原来这世上真的有这么好看的姑娘。
看着她年纪跟自己也差不多,小小的一个,好可爱,这真的能给我做媳妇儿吗?
年方十五周岁的五阿哥秒变纯情少年,一颗心小鹿一样狂跳,几乎化为实质撞死在当场了……这种情况之下,脸红一点儿什么的,也是很正常的啦。
四阿哥和五阿哥都是这么样的一种情
况,倒是更加衬托得八阿哥有一种超乎年龄的冷静了。
这一年正是康熙三十三年,四阿哥十六周岁,虚岁十七,五阿哥十五周岁,虚岁十六,八阿哥比他们都小一点儿,才刚刚十三周岁,虚岁十四。
虽然按照大清朝皇室的惯例,他们三个都已经是可以成家的年纪了,但显然八阿哥的年纪还是略微小了一点儿,完全可以等几年再说。
那么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很明显是个相亲宴的场合呢?
主要是,他是个陪客。
说人话就是,他只是恰好跟五阿哥一起从上书房温书回来,在半路上被准备出宫来浪的康师傅抓了个正着而已。
既然都碰上了,那肯定就被一起抓着出宫来了。
其实康师傅把他们仨一起打包弄过来,还有一个小心思没说——他其实很在意这些儿子们的资质如何的。
毕竟他们家是真的有江山要继承,偏偏儿子有这么多,那可不得好好选一下谁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了。
不过平日里在御书房也好,上书房也罢,不管是议论国事还是讨论阿哥们的读书问题,康师傅不管问谁都得不到真正的实话。
有“从龙之功”的利益相关,大臣们当然有自己的想法,支持的也是不同的阿哥们,这种暗潮涌动、明争暗斗的情况近来甚至愈演愈烈,已经有些无法遏制的势头了,着实让他头痛的很。
便就是给阿哥们教授学问的大学士们,也各自有各自的私心。
八阿哥年纪虽然最小,但是因着嘴甜,会来事儿,几乎获得了所有师父的好评——就是那种学什么都很不错,还非常尊师重道的好学生,让康师傅也不免对这个八儿子上了点儿心了。
虽然说八阿哥的出身不高,但是他也是一出生就送到了惠妃宫里养着的。
这惠妃别的不行,养孩子还是不错的。看看她自己生的大阿哥,养得多好啊!
每一次康师傅想起大阿哥,就忍不住感叹,对惠妃的感激之情也愈发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之前那么多儿子,全都夭折了。只有惠妃的这个大阿哥,是他存活下来长到成年的第一个儿子。
太难得了。
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记得这件事儿,记得惠妃的恩情——没有惠妃和大阿哥,他可能早就崩溃了,毕竟在那之前,他都没了好几个儿子了,实在似乎已经是伤不起了。
好在这些糟心的事儿都过去了,惠妃养大了一个大阿哥,又帮着他养大了八阿哥,看起来这哥俩儿也都是个好的,那么就不如都带出来给王家那小丫头看看好了——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他属于帝王的直觉。
王家的这个小丫头是很有些神通在身上的,这几个儿子的资质如何,他其实也还是很想知道这小丫头是怎么评价的。
并不是说,其他的儿子他就不想知道,主要是,这仨刚刚好一起出现,那不就顺便抓过来了?
身为一个帝王,哪里有那么多为什么,偶尔任性一下也没有什么事儿吧?
就是不知道,这一次的心血来潮,可有什么意外的收获没有。
比如他最想知道的,这几个里面有没有一个是可堪重用、甚至将来能继承皇位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没有这方面的收获,那也还有其他方面的收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