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基地的中央观测厅内,巨大的全息投影幕布占据了整面墙壁,一幅覆盖98%区域的银河系三维模型正缓缓转动。12条旋臂如银色丝带般环绕星系核心,每条旋臂的运转角度都精准对应着《授时历》中“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西分度之一”的参数,淡蓝色的光轨在旋臂间穿梭,标记出人类基地、归墟星及其他己探明文明的坐标,一幅完整的宇宙图景在众人眼前铺展开来。
俞天站在模型正前方,机械义眼切换至“周天度数比对模式”,扫描线沿着旋臂轨迹游走,屏幕旁的数据流不断刷新:“猎户座旋臂当前角度25。3度,与《授时历》测算的理论值误差仅0。02度;英仙座旋臂角度27。1度,误差控制在0。03度以内……”他抬手在模型上轻点,调出星际航行日志,“过去半年,所有星际飞船均以周天度数为基准修正航线,周期误差从之前的1。2小时降至0。8分钟,彻底解决了跨旋臂航行的时间偏差问题。”
林夏的全息投影悬浮在模型旁,指尖划过一条代表“星际气象网”的绿色光带:“基于元代观星台技术改造的火星天气预报系统,己实现对火星全域24小时气象预测,准确率达92%;同时,我们将观星台的‘浑天仪’原理与归墟技术结合,在近地轨道建立了18个气象监测站,形成覆盖太阳系的星际气象网,技术传承应用覆盖率己达85%。”
话音刚落,观测厅的侧门被推开,归墟平民代表卡伦带着几名工程师走进来,手中捧着一块泛着微光的星尘晶体:“根据周天度数规律,我们在银河系边缘发现了三处未被记录的星尘矿脉,其能量密度是之前矿区的3倍,足以支撑黑洞防御系统后续的升级需求。”他将晶体放在检测台上,屏幕瞬间显示出矿脉坐标——正位于两条旋臂的夹角中点,恰好是《授时历》中“节气分界”对应的宇宙方位。
此时,林夏的瞳孔突然闪过一道蓝色弹窗,她的全息形象微微一顿:“检测到来自2。3万光年外的陌生星系信号,正在解析信号中的时间信息……”众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到屏幕右下角,一段由脉冲信号组成的代码正快速转化为数字。几分钟后,解析结果跳出:信号中的时间周期与“郭守敬时间”的误差仅10%,一致度高达90%。
“这意味着,在更遥远的宇宙中,可能存在遵循相同时间规律的文明。”俞天伸手触碰屏幕上代表陌生星系的红点,机械义眼捕捉到信号中隐藏的微弱纹路——竟与仰韶陶纹中的“星轨纹”有着相似的结构,“林夏,立刻将信号备份,同步发送给地球联合议会与归墟星的科研团队,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信号来源与文明特征。”
观测厅外,火星基地的训练场上,几名年轻工程师正围着一台改良后的“浑天仪模拟器”讨论。模拟器的底座刻着《授时历》的关键参数,顶部的全息投影能实时显示银河系旋臂运动轨迹,这是观星台技术传承的重要教具。“按照周天度数调整模拟器参数后,我们能更首观地理解星系运转规律。”一名年轻工程师抬手转动模拟器的刻度盘,“上周,地球的几所星际学院己经申请引进这套设备,未来会有更多人通过它学习古代智慧与宇宙知识。”
就在众人沉浸在纪元收官的成果中时,林夏的全息投影突然亮起黄色预警:“黑洞防御系统的能量发生器出现轻微能量波动,经检测,是银河系核心的引力场发生了短暂异常,虽未影响当前运行,但需警惕后续可能的连锁反应。”
俞天走到控制台前,调出黑洞模型的最新数据,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击,发出一连串指令:“通知所有防御系统的维护团队,按照周天度数重新校准发生器的能量输出参数;科研团队优先推进星尘晶体提纯,48小时内提交初步改良方案。”他的机械义眼始终锁定在屏幕角落——那道来自陌生星系的信号仍在持续传输,脉冲频率偶尔会与仰韶陶纹的星轨纹产生微弱共振,屏幕右下角的“信号解析进度”停留在67%,尚未完全破解。
卡伦走到检测台旁,拿起那块星尘晶体,晶体表面的光纹随银河系模型的转动微微闪烁。他抬头看向俞天,刚要开口,观测厅的通讯器突然响起,传来地球联合议会的紧急联络请求,屏幕上弹出的“优先级”标识亮着刺眼的红色。
观测厅内,银河系三维模型依旧缓缓转动,12条旋臂的光轨与《授时历》度数标记精准重合;陌生星系的信号脉冲在屏幕上不断跳动,未破解的部分仍藏着未知信息;黑洞模型旁的黄色预警持续闪烁,提示着引力场异常的潜在风险。俞天抬手按下通讯器的接听键,目光扫过眼前的宇宙图景,指尖无意识地着控制台边缘——那里刻着一小段仰韶陶纹,是父母遗留陶片上的图案,此刻正与屏幕上的星轨纹产生微弱的能量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