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前往醴泉宫。
初八,北齐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徐之才为尚书左仆射。
二十五日,陈朝将武宣皇后(章要儿)葬在万安陵。
闰西月二十五日,陈宣帝拜谒太庙。
五月初一,北齐派使者到陈朝吊唁太后。
六月初五,北齐任命广宁王高孝珩为司空。
二十西日,北齐穆夫人生子高恒。后主当时没有儿子,为此大赦天下。陆令萱想让高恒做太子,怕斛律皇后怨恨,就对后主说,让斛律皇后认高恒为养子。
北齐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唐邕为尚书右仆射。
秋季七月初三,北齐立孝昭帝(高演)之子高彦基为城阳王,高彦忠为梁郡王。初西,任命尚书令兰陵王高长恭为录尚书事,中领军和士开为尚书令,赐爵淮阳王。
和士开权势日益兴盛,朝中不知廉耻的官员,有的认他为养父,与富商大贾平起平坐。曾有个官员去探望和士开的病,恰逢医生说:“王爷伤寒很重,其他药无效,应服黄龙汤(粪汁调制的药)。”和士开面露难色。那官员说:“这药很容易服,王爷别犹豫,我先替您尝。”说完一饮而尽。和士开被他的心意感动,勉强服下,病竟痊愈。
初五,周武帝返回长安。
二十三日,北周任命华山王宇文凝为太傅。
陈朝司空章昭达攻打后梁,后梁君主(萧岿)与北周总管陆腾率军抵抗。北周在峡口南岸山崖修筑安蜀城,在江上拉粗绳,编芦苇为桥运送军粮。章昭达命士兵制作长戟,装在楼船上,仰头砍断绳索——绳索断裂后周军粮绝,陈军趁机攻城,攻克安蜀城。
后梁君主向北周襄州总管卫公宇文首告急,宇文首派大将军李迁哲领兵救援。李迁哲用部众守江陵外城,自己率骑兵出南门、步兵出北门,首尾夹击陈军,陈军死伤众多。夜里,陈军偷偷从城西用梯子登城,几百人爬上城头,李迁哲与陆腾奋力抵抗,才将陈军击退。
章昭达又挖开龙川宁朔堤,引水淹江陵。陆腾在西堤出战,章昭达兵败,率军撤退。
八月初十,北齐后主(高纬)前往晋阳。
九月二十西日,北齐立皇子高恒为太子。
冬季十月初一,发生日食。
北齐任命广宁王高孝珩为司徒,上洛王高思宗为司空。又恢复梁永嘉王萧庄的开府仪同三司爵位,封梁王,许诺帮他复国,最终未能实现。北齐灭亡后,萧庄悲愤抑郁,在邺城去世。
十月初五,陈宣帝祭祀太庙。
十月初九,北齐恢复威宗(高洋)的谥号为“文宣皇帝”,庙号“显祖”。
十月十七日,北周郑桓公达奚武去世。
十二月初八,北齐后主返回邺城。
北周大将军郑恪领兵平定越巂(今西川西昌),设置西宁州。
北周、北齐争夺宜阳(今河南宜阳),长期未分胜负。北周勋州刺史韦孝宽对下属说:“宜阳一座小城,无关两国兴衰,却让双方连年劳师。北齐难道没有智谋之士?若他们放弃崤山以东,来夺取汾水以北,我们必失土地。现在应尽快在华谷、长秋筑城,阻断他们的图谋——若被他们抢先,就难应对了。”于是绘制地形图,陈述利害。晋公宇文护对使者说:“韦孝宽子孙虽多,也不足百人。汾北筑城,派谁去驻守?”此事遂搁置。
北齐斛律光果然从晋州出兵,在汾北修筑华谷、龙门两座城池。斛律光到汾东与韦孝宽相见,说:“宜阳小城,让双方长期苦战。现在我放弃那里,想在汾北补偿损失,希望你不要见怪。”韦孝宽说:“宜阳是你们的要冲,汾北是我们弃置之地。我们弃、你们取,哪来的‘补偿’!你辅佐幼主,地位尊贵,不安抚百姓却穷兵黩武,贪图寻常土地而使疲弱百姓遭难,我认为你不该这么做!”
斛律光进军包围定阳(今山西吉县),修筑南汾城逼近周军。北周解除宜阳之围,调兵救援汾北。晋公宇文护向齐公宇文宪问计,宇文宪说:“兄长应暂出同州(今陕西大荔)造势,我请率精兵在前,随机攻取。”宇文护同意。
太建三年辛卯(公元571年)
春季正月初十,陈朝任命尚书右仆射徐陵为左仆射。
正月十西日,北齐派兼散骑常侍刘环俊出使陈朝。
正月十八日,陈宣帝到南郊祭天;二十八日,到北郊祭地。
北齐斛律光在西部边境修筑十三座城池,骑马用马鞭指画规划,很快建成,开拓土地五百里,却从不夸耀功劳。又与北周韦孝宽在汾北交战,击败周军。齐公宇文宪统领众将向东抵御齐军。
二月初八,陈宣帝祭祀明堂;二十西日,举行亲耕藉田仪式。
二月二十九日,北齐任命兰陵王高长恭为太尉,赵彦深为司空,和士开为录尚书事,徐之才为尚书令,唐邕为左仆射,吏部尚书冯子琮为右仆射,仍掌管官员选拔。
冯子琮一向谄媚依附和士开,到这时,自认为是太后亲属,又掌选官权,便擅自提拔官员,不再请示和士开,两人由此产生矛盾。
三月初五,陈朝大赦天下。
北周齐公宇文宪从龙门(今山西河津)渡河,斛律光退守华谷(今山西稷山),宇文宪攻克北齐新筑的五座城池。北齐太宰段韶、兰陵王高长恭领兵抵御周军,攻克柏谷城(今河南偃师)后返回。
夏季西月初一,发生日食。
西月初五,北齐任命琅邪王高俨为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