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日(月末),陈朝前鄱阳内史鲁天念攻克黄城。
冬季十月甲午日,北齐郭默城投降。
己亥日,陈朝任命特进兼国子祭酒周弘正为尚书右仆射。
北齐国子祭酒张雕,因教北齐后主读书当上侍读,后主很器重他。张雕和受宠的胡人何洪珍结交,穆提婆、韩长鸾等人都厌恶他。何洪珍推荐张雕任侍中,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掌管财政事务——张雕深受后主信任,后主常称他“博士”。
张雕自认为出身低微,能当上大臣,想立功报恩,议论朝政时敢说敢管,不回避权贵:削减皇宫不必要的开支,约束后主身边骄横的亲信,多次讥讽指责受宠的权贵,在后宫为朝政提建议,后主也很倚仗他。张雕于是以整顿朝政为己任,意气风发,权贵们都对他侧目而视,暗中谋划陷害他。
北齐尚书左丞封孝琰,和侍中崔季舒,都受祖珽厚待。封孝琰曾对祖珽说:“您是士大夫出身的宰相,和其他人不一样。”后主的亲信听到这话,非常怨恨。
恰逢北齐后主准备去晋阳,崔季舒和张雕商议:“寿阳正被围困,大军外出御敌,信使往来都要陛下调度;而且路上百姓可能受惊,以为陛下去并州(晋阳属并州)是怕陈军,要是不劝阻,恐怕人心动荡。”于是和随行的文官联名上奏劝谏。当时权贵赵彦深、唐邕、段孝言等人意见不一,崔季舒和他们争论,没能达成一致。
韩长鸾突然对后主说:“这些汉官联名上奏,说是劝阻陛下去并州,其实说不定是要谋反,该杀了他们!”辛丑日,后主把所有签名劝谏的官员召到含章殿,在殿庭里斩了崔季舒、张雕、封孝琰,还有散骑常侍刘逖、黄门侍郎裴泽、郭遵——他们的家属全被流放到北方边境,妇女罚去皇宫做杂役,年孩被阉割,家产全部没收。癸卯日,后主还是去了晋阳。
吴明彻攻打寿阳,筑堤坝拦截肥水灌城,城里士兵大多得水肿、腹泻病,死了六七成。北齐行台右仆射琅邪人皮景和等人救援寿阳,因尉破胡刚战败,胆怯不敢前进,驻军淮口,后主多次派人催促,才勉强渡淮水——虽然带了几十万士兵,却在离寿阳三十里的地方停军不进。
陈朝将领都很害怕,说:“坚固的城池没攻下,强敌援兵就在附近,怎么办?”吴明彻说:“用兵贵在神速,他们却扎营不进,自己挫了锐气,显然是不敢作战!”乙巳日,吴明彻亲自披甲,指挥士兵西面猛攻,一鼓作气攻下寿阳,生擒王琳、王贵显、卢潜,还有扶风王可朱浑道裕、尚书左丞李騊駼,押送到建康。皮景和向北逃走,陈军缴获了他所有的骆驼、马匹和粮草物资。
王琳体态文雅,喜怒不形于色;记忆力强、心思敏锐,军府里上千名下属,他都能叫出名字;量刑不滥,轻财爱士,很得将士民心——即使失地后寄居邺城,齐人也敬重他的忠义。他被擒后,以前的部下很多在吴明彻军中,见到他都抽噎流泪,不敢抬头看,争相为他求情、送钱财。吴明彻怕王琳引发变故,派人追到寿阳以东二十里处杀了他,哭送的人哭声如雷。有个老人拿酒肉来祭奠,哭到极尽悲哀,收集他的血才离开。无论农夫、乡老,认识或不认识王琳的,听到他的死讯都流泪。
北齐穆提婆、韩长鸾听说寿阳陷落,仍不停地玩“握槊”(古代赌博游戏),说:“寿阳本来就是他们的东西,让他们拿回去好了。”后主听说后有些担忧,穆提婆等人说:“就算国家丢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土地,还能当一个龟兹国(西域小国)。更可怜人生短暂如过客,该及时行乐,愁什么!”后主身边的宠臣跟着附和,后主立刻大喜,开怀畅饮、歌舞取乐,还派人去黎阳沿黄河筑城防守。
丁未日,北齐派一万人马到颍口,被樊毅击退。
辛亥日,北齐派兵救援苍陵,又被陈军击败。
后主因皮景和全军撤退(没战败),赏了他,任命他为尚书令。
丙辰日,陈宣帝下诏,恢复寿阳为豫州,黄城为司州;任命吴明彻为都督豫、合等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豫州刺史,派谒者萧淳风到寿阳举行册封仪式——在城南设祭坛,二十万士兵列阵,旌旗、战鼓、铠甲整齐排列。吴明彻登坛接受任命,仪式结束后退回,将士们都为他感到荣耀。
宣帝设宴,举杯对徐陵说:“该赏你有识人之明。”徐陵离席谢罪:“决定出兵是陛下圣明,不是我的功劳。”宣帝又任命黄法氍为征西大将军、合州刺史。
戊午日,陈朝湛陀攻克齐昌城。
十一月甲戌日,北齐淮阴城投降。
庚辰日,陈朝威虏将军刘桃枝攻克朐山城。
辛巳日,樊毅攻克济阴城。
己丑日,鲁广达攻打北齐济南徐州,攻克该城;陈朝任命鲁广达为北徐州刺史,镇守此地。
北齐北徐州百姓大多起兵响应陈朝,逼近州城。祖珽(当时任北徐州刺史)下令不闭城门,禁止行人上街,城里一片寂静。起义百姓猜不透原因,以为城里的人都跑光了,没设防。祖珽突然下令士兵擂鼓呐喊,声音震天,起义百姓受惊逃走。
不久,百姓又集结队伍攻城,祖珽派录事参军王君植带兵抵抗,自己骑马到阵前左右射箭。起义百姓之前听说祖珽是瞎子,以为他肯定不会出城,突然见到他,大为震惊。穆提婆想让州城陷落,不派援兵,祖珽一边作战一边防守,坚持十几天,起义百姓最终西散逃走。
陈宣帝下诏,把王琳的首级挂在建康街市示众。王琳的旧部下、梁朝骠骑仓曹参军朱玚写信给徐陵,请求要回王琳首级,信中说:“西晋将亡时,徐广身为晋朝遗臣坚守臣节;曹魏代汉后,马孚仍称自己是魏室忠臣。梁朝故臣建宁公王琳,在乱世中担任一方长官,即便上天厌弃梁室,他仍想匡扶延续梁朝——空有申包胥哭秦求援的壮志,最终却落得苌弘含冤而死的结局,导致身死九泉、首级被传千里。恳请陛下施恩,像赦免为王经痛哭的人、允许田横部下安葬他那样,让王琳得以安葬,别让寿春城下只留传首示众的悲戚,沧州岛上独剩哀悼义士的孤客。”徐陵为他上奏宣帝。
十二月初一(壬辰朔),陈朝将王琳以及熊昙朗等人的首级,一并还给他们的亲属。朱玚把王琳葬在八公山旁,前来送葬的王琳旧部、义士有几千人。之后朱玚从小路逃往北齐,想另谋将王琳迁葬北齐之事;不久,寿阳人茅智胜等五人,秘密把王琳的灵柩送到邺城。北齐追赠王琳为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谥号“忠武王”,用能调节温度的“辒辌车”(王侯葬车)安葬他。
癸巳日,北周武帝召集大臣、僧人、道士,自己坐在高座上辩论三教先后——判定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最后。
乙未日,北齐谯城投降陈朝。
乙巳日,陈朝立皇子陈叔明为宜都王,陈叔献为河东王。
壬午日,陈朝任忠攻克北齐霍州。
陈宣帝下诏征召安州刺史周炅入朝。起初,梁朝定州刺史田龙升献城投降,陈朝诏命他仍任原职;等周炅入朝后,田龙升献出长江北岸六州、七镇,叛降北齐,北齐派历阳王高景安带兵接应。宣帝下诏任命周炅为江北道大都督,统领各军讨伐田龙升,将其斩杀;高景安撤退,陈朝收复全部江北失地。
这一年,突厥向北齐求亲。
太建六年甲午年(公元574年)
春季正月初一(壬戌朔),北周齐公宇文宪等七人晋爵为王。
己巳日,北周武帝祭拜皇家祖庙;乙亥日,举行“耕藉田”仪式(皇帝亲耕,劝农重农)。
壬子日,陈宣帝祭拜皇家祖庙;甲申日,北齐广陵金城投降陈朝。
二月初一(壬午朔),发生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