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安史之乱:我手握十万兵马 > 第180章 疫柩北来铃动八陉(第1页)

第180章 疫柩北来铃动八陉(第1页)

白幡如一道惨白的利刃,劈开了通往恒州官道上沉闷的空气。

陈砚舟的话音未落,裴玉筝的心便骤然一沉,仿佛被那无形的锋刃刺穿。

宫中来的天使,本该是荣耀,可配上那杆在风中呜咽的白幡,便成了催命的符咒。

不需要再多的言语,一股冰冷的默契在二人之间流淌。这是死讯。

消息仿佛插上了翅膀,一夜之间便飞越了太行山脉的重重关隘。

恒州官道上,一支真正的送葬队伍缓缓前行,麻衣孝带,哀声震野。

为首的高僧手擎引魂幡,墨色大字在白布上触目惊心——“故河北道招讨使赵公之柩”。

十六名精壮的军中汉子抬着那具沉重的黑漆木棺,步履沉凝,每一步都像踩在沿途百姓的心上。

无数人自发地在路边焚香跪拜,哭声汇成悲戚的河流。

赵襦阳,那个曾在恒州城头擂鼓退敌的战神,南行途中突发恶疾,暴卒于潞州。

这则讣告,如同巨石投湖,在各方势力中激起滔天巨浪。

河阳的帅帐内,李光弼接到密报时,手里的茶盏骤然停在半空,许久,才怔怔地放回案上,滚烫的茶水溅出,他却恍若未觉。

而他身侧的副将韩守拙,在短暂的错愕后,脸上瞬间爆发出难以抑制的狂喜。

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令箭西散,放声大笑:“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他眼中闪烁着贪婪而急切的光芒,当即下令:“传我将令!主力即刻东移,三日之内,必须拿下井陉口!赵襦阳一死,河北群龙无首,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

遥远的长安宫城,深不见底的阴影里,宦官李辅国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捻着朱笔,在呈上来的奏报上缓缓批下两个字,墨迹饱含着一种卸下心头大患的快意:“追赠司徒,谥曰‘愍’。”一个“愍”字,充满了居高临下的怜悯与盖棺定论的轻蔑,将赵襦阳一生的功业与风骨,尽数抹去。

然而,当整个天下都以为一颗将星就此陨落之时,恒州的深夜却上演着一场截然相反的剧目。

北门的机括发出沉闷的声响,一道隐蔽的暗门在夜色中开启。

裴玉筝一身劲装,亲自率领一队心腹,将那具从官道上悄然替换下来的“灵柩”用最快的速度迎入城中军医院最深处的密室。

这里灯火通明,戒备森严,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随着“吱呀”一声,沉重的棺盖被掀开。

没有尸身腐败的气味,只有一股淡淡的草药香。

棺中之人,双目紧闭,面色青白,皮肤泛着一种蜡质的僵硬光泽,与死人无异。

可就在下一刻,他猛地睁开了双眼,那双眸子没有半分死气,反而亮得像两颗寒星。

赵襦阳坐起身,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所谓暴毙,不过是军医戚薇以古法秘方调配的“三日昏睡散”,再配合一种涂抹在皮下的特制蜡油,制造出尸僵的假象,连最有经验的仵作也难以分辨。

他动作利落地脱下那身冰冷的寿衣,换上了一副玄色软甲,之前病弱垂死的模样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淬火重生般的锋锐。

“时候到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密室中回响,“启动‘铃动八陉’计划。”

他看向身边的陈砚舟:“今夜起,太行八陉所有我军控制的烽燧之上,除狼烟外,每座烽燧旁悬挂九铃旗一面。旗动铃响,风越大,声越急,伪作大军集结、甲胄碰撞之声。”

“是!”

他又转向另一名校尉:“你率夜鹞军,即刻化装成逃难的流民,渗透进李光弼与韩守拙的控制区,给我把一句话传遍他们的每一个兵站,每一处村落——赵公临终遗言:宁让胡马踏中原,不让奸臣掌兵权!”

“遵命!”

夜色更深,计划的齿轮开始飞速转动。

河阳城内,最大的茶馆里人声鼎沸。

一个扮作江湖郎中的年轻人正唾沫横飞地高谈阔论,他正是薛七郎。

“各位可知,赵公为何死得如此蹊跷?我可听说了,赵公生前早己察觉朝中奸佞与军中宵小勾结,己将河北全部的军情密档、兵力部署图,尽数誊抄一份,秘密交给了三皇子殿下的幕僚!”他压低声音,故作神秘,“据说里面还有一份名单,写满了暗通款曲之辈!这遗书一旦公布,不知多少人要人头落地啊!”

这番话如同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茶馆里的舆论。

一时间,流言西起,说得有鼻子有眼,矛头首指正在积极东进的韩守拙。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