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命舰队载”火轮盐灶”十套,沿海岸北移,目标:弗里西亚群岛”朗格奥岛”——此处潮汐落差大,海水盐度浓,且岛民受汉萨排挤,愿租地予宋。
六月十五,朗格奥岛。
北风呼啸,潮水退去,露出大片黑沙。
宋匠在潮间带掘”潮池”二十,引海水入池,以木闸节制;
池旁搭”鲸骨灶棚”——
?下铺铁轨式”火轮车”,可前后移动;
?上置铜制”扁圆釜”十只,单釜容水五百斤;
?釜下以鲸骨炭加热,火轮带动风箱,火力比传统木柴旺三成;
?烟道外裹”北海黏土”与碎瓷,保温且防裂;
?最上为”盐露盘”——铜盘悬于烟道半途,利用余热蒸馏,收集盐露,可得极品白盐。
煎盐过程,令岛民与汉萨商人目瞪口呆:
?一昼夜,水干盐出,色如雪,粒如粟;
?以宋瓷勺舀起,阳光下晶亮闪光;
?以舌尖试,咸中带微甜,回味有淡淡桂花香——乃章衡命人在炭火中撒少许桂花干,借烟入味,以别于土盐。
苏景先(年二十八,眉目清秀,有”西苏颂”之誉)现场演示”纸币盐引”:
?以”交子空白券”加盖”北海盐”红印,面额写”伍斤”、“拾斤”;
?市民先购盐引,再凭引领盐;
?盐引可转让,可抵关税,亦可入宋奥学堂抵学费。
岛民欢呼,称之为”Papier-Salz”——“纸盐”。
盐成,即是腌鲱鱼。
汉萨渔民日送鲜鱼千尾,宋匠以”三层盐法”——
?一层鱼,一层盐,一层桂花;
?再压以”火轮石车”(石轮重五百斤),去水分;
?最后入”鲸油冰窖”冷藏,三日出窖,鱼肉呈淡金色,咸香带桂,入口有清凉感。
西奥多尝之,惊叹:“此味胜我祖地’烟熏鲱鱼’十倍!”
当即请宋人于吕贝克设”盐鱼局”,专供汉萨各城。
作为回报,他献出”汉萨星历”——北海渔民口传百年之”潮候歌”,共三百六十句,记每日潮高、潮低、风向、鱼群所至。
苏景先与沈括弟子”郑伯鱼”合译,将”潮候歌”与宋《景祐星表》比对,发现:
?北海冬至后第三日出”北河三”于水平,即鲱鱼群至;
?宋历”小寒”后第二夜,月离”毕宿”,即风暴起。
两者误差不足一日。
于是,宋人首次将”星历”刻于盐引背面:
?购盐者,同时得”潮候时刻”;
?盐引成”航海日历”,船主可据之定出航,避风暴,追鱼群。
盐引身价倍增,黑市竟炒到”面额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