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了大周泰和二十一年十月中。
前后历经近西个月的时间,高家洼外靠近高邮湖那边的那道里许长的大堤终于建成验收,而给两千多工人修建的泥砖房也紧赶慢赶之下终于全部完成。
天气己经渐冷,窝棚再住下去说不定就会把人冻坏了。
好在这两千多人每日里也都能看到泥砖房的进度,甚至很多人都亲自参与了泥砖房的建设,知道主家当初答应的房子并不是空口白牙,所以即便是还在窝棚里住着,也全都乐呵呵的。
因为主要的人手都在大堤和泥砖房上,作坊的建设进度便相对慢一点,不过林洛还是把香皂的作坊建立起来了。
之前香皂作坊在林家老宅一处无人的院子里,地方小,人手有限,每月只能生产五千块。
新作坊建立起来之后,地方和人手都增加了不少,但产量也只是翻了一倍而己,主要受困于原材料的供应。
最早的时候,林洛的肥皂和香皂采用猪油来制造,后来产量上来之后,猪油的供货不够,林洛便在其中开始掺入植物油。
好在香皂和肥皂的售价都比较高,采用多种油脂混合的香皂和肥皂虽然成本增加了,但依然能够保证有一定的利润。
除了香皂作坊,第二个建成的作坊是琉璃作坊。
一千五百两银子一副老花镜啊!
据林洛观察,如今晚上的照明工具要么是蜡烛,要么是油灯,照明度达不到的情况下,有视力问题的肯定不在少数。
特别是那些文人士子,总是以有没有彻夜苦读来作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下功夫的标准,那能不近视么?
不信你看看季伯常那家伙。
刚好,这些人都不怎么差钱,也最需要眼镜,玻璃制造出来后坑他们的钱正合适。
只不过此时的琉璃烧出来总是呈现五颜六色,而且清晰度也不够,还完全无法达到后世普通玻璃的程度。
林洛估计是因为原料的纯度或者高炉温度导致的原因。
原材料的纯度林洛没有办法,他的那点儿化学知识顶多还不足以让他在现有的情况下对原材料进行提纯,顶多能让老李头选择更加纯净的河沙,过筛的更细一些;纯碱和生石灰也采用加水溶解,提取液加热蒸发,沉淀物再烧制的办法。
而提升高炉的温度,林洛所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是采用焦炭和制作更好的鼓风机。
鼓风机好办,工人中有木匠,做几个大型风箱就行。
焦炭的话,林洛只知道原理,却没有具体做过,只能让老李头带着他的儿子和工人们慢慢的实验。
第三个作坊,就是砖瓦窑。
如今整个高家洼都快成了一个大工地,不光是各个作坊,答应工人们的宿舍房子也需要修建,刚好高家洼临近高邮湖,附近的河道泥塘众多,里面的积泥是烧瓦的良好原料。
至于红砖?掘地两尺之后下面的黑土都可以用。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水泥,林洛让人打听了附近什么地方有石灰矿,目前还没有得到回复。
最后,就是煤厂。
不说眼看就要进入冬天,整个高家洼取暖问题需要考虑,这两千多人到了之后,即便仅仅是生火做饭,也让每担柴火的价格涨了三文。
林少爷虽然有钱,但却决不能允许这种坐地起价的情况发生,刚好从阜阳回来的时候,马断山一百两银子的价格卖了他们两条漕船。卸完粮食,林洛便让人架着漕船顺运河去彭城买石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