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重镇、东南卫所,军屯流失严重,导致军户无田可耕。
军屯在国初本是很好的政策,到了大明中期,就已经渐渐糜烂。
而各地军饷,被士绅经手之后,漂没大半。
以至于百姓负担沉重,朝廷府库空虚,士兵领不到粮饷,被拖欠粮饷,兵变不断……
大明从皇帝到百姓,都穷得叮当响,唯有士绅阶层富得流油,广占田地,仓鼠,白银埋于地窖。
第四,士绅造成底层百姓生存危机,加剧了社会撕裂。
士绅强占民田,打死佃农。
每逢灾荒时期,必加强掠夺。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士绅囤粮,导致粮价涨价十倍,民不聊生,以至于义军揭竿而起……惨剧就在眼前。
第五,士绅实行思想禁锢,扼杀改革力量。
远如张居正,清丈田亩,改善朝廷税务状况,导致士绅反制。
士绅阶层煽动言官弹劾,动辄言称“苛政扰民”。
张居正在世时光鲜,死后被剖棺戮尸。
海瑞退田予民,反被诬沽名钓誉。
士绅阶层更紧抱理学,任何批判理学,提倡士农工商平等的人,都会遭到打压。
第六,士绅对大明不忠。
他们在大明占尽便宜,犹嫌不够,甚至怀念前元时“包税制”的政策。
在他们眼里,没有大明,没有汉人,只有自己眼中的蝇头小利。
辽东沦陷,士绅带头降金者比比皆是……
褚丽红声音铿锵,侃侃而谈。
曹变蛟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微张开,一脸震撼。
褚丽红说的这些理论,许多他原本心里就隐隐约约想到一些,但很朦胧,如同隔着一层窗户纸一般,被褚丽红一番话给戳破了。
有些则是他压根想都没想过的。
更关键,这些话竟然是从褚丽红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口中说出来的。
榆树湾一个小小姑娘,见识怕不是超过朝中阁老了吧?
当然,褚丽红说的这些,都是赵清玄总结出来的理论。
比如士绅意志不坚定,背叛大明……其实是在大明灭亡的时候,才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比如进士出身的洪承畴,成了灭南明的主力,被封清朝招抚总督。
东林领袖钱谦益,献南京降清,获封清廷礼部侍郎。
这都是士绅的代表人物。
但现在这些事还没有发生,甚至因为榆树湾的崛起,历史轨迹已经改变,那些事情不会再发生……
所以,士绅卖国的例子,稍显证据不足,说服力稍显不够。
饶是如此,这些观点也足以惊人。
曹变蛟:“老师,你是说,后金领土,比大明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