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高迎祥是公认的义军首领。
只要他打出旗号,所到之处,流民像蚁群一样归附,就连其他义军队伍,也会主动奉他为首。
高迎祥跟官兵打仗胜少败多,尤其遇到标兵营和各将领手下家丁的时候,他有再多人也打不赢……就是很邪门。
但高迎祥不怕。
因为他不管败得多惨,只要逃走了,回头振臂一呼,就会有更多人蚁附而来,他就能重新聚起大军,甚至更加强大。
但自从《太白歌》谶谣传开之后,就不行了。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太白,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太白,太白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太白。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只要太白军来了,有吃有喝,不当差不纳粮……这简直是说到老百姓心坎里去了。
老百姓们祖祖辈辈,被当差纳粮给压得喘不过气来。
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给地主家交了田租,再给朝廷纳粮之后……剩的粮食也不够吃饱饭的,如果家里不闹什么变故,勉勉强强能混个饿不死。
当然,生孩子多了,就不行了。女婴大多溺死,男孩儿就要留下来传宗接代……
孩子生的多,容易穷得裤子都穿不上。
要是遇到灾荒年,饿死人是常有的事情。
从天启年以来的连年灾荒,太多人家日子都过不下去。
一首《太白歌》谶谣,直指人心。
闯王高迎祥的基本盘,被抢走大半。
高迎祥也曾试图派人去联络太白军,大家同为义军,看能否联手对抗朝廷。
可太白军极为神秘,谶谣传得人尽皆知,也有攻城略地的传闻,却没人见到太白军。
高迎祥派过去探查的手下,都是一去不返……
高迎祥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还没搞清楚太白军是怎么回事,榆树湾又蓬勃发展起来了。
如果说太白军的做派,高迎祥好歹能理解一点,后起之秀的榆树湾管理区,却是高迎祥完全看不懂的了。
各路义军都是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但事实如何,高迎祥这些贼酋是最清楚不过了。
不去劫掠有钱有粮的富人,难道去劫掠没钱没粮的穷人?就是把那些穷鬼榨干了,也榨不出几个铜钱,榨不出几粒粮食来啊!他们自己都要饿死了。
富人有钱粮,就抢富人的钱粮。
穷人没钱粮,只有把子力气,有贱命一条,正好把抢来的钱粮,分出一点来,给他们一口饭吃,让他们跟着卖命……
义军也需要民力啊。
榆树湾却是不见劫掠富户,也不见大规模赊粮赊粥,而是招募流民修桥铺路,开办工厂;春播低息贷款,提供粮种,让百姓按时播种……
榆树湾在很长时间内,甚至没有直接占领城池。
高迎祥甚至不知道,榆树湾这算不算正式谋反,反正没见朝廷派大军去围剿他们。
高迎祥完全看不懂榆树湾是怎么回事。
偏偏榆树湾比太白军还要更加得人心。
今年以来,已经没人提太白军,甚至没人提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