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大清噬银黑洞的金钱美女局 > 第178章 巡查组的铁面(第1页)

第178章 巡查组的铁面(第1页)

整饬署的马车在江南的官道上颠簸,车帘被风掀起一角,能看见田埂上扛着锄头的农夫——这要是在半年前,他们中得有一半正躲在钱庄后院哭着求借高利贷。

“李大人,前面就是裕农钱庄了。”随从掀开车帘,语气里带着点紧张。谁不知道这钱庄掌柜赵德昌是出了名的“笑面虎”,表面恭顺,背地里的猫腻能装一马车。

李正清嗯了一声,揣紧袖里的账册副本——那是金满堂案里抄出的流水,其中三页都标着“裕农钱庄”的红印。他下车时特意没穿官服,只着一身青布长衫,倒像个跑账的先生。

“赵掌柜,忙着呢?”李正清笑眯眯地走进钱庄,看见赵德昌正拿着算盘打得噼啪响,柜台上摆着的“庄票实名制”告示还沾着新鲜的浆糊。

赵德昌抬头见是他,眼睛一亮,忙丢开算盘作揖:“是李大人啊!稀客稀客!快请坐,刚沏的龙井。。。。。。”

“不必了。”李正清径首走到柜台前,指着账本,“听说你们上月放了五十笔粮农贷款?我来对对账。”

赵德昌脸上的笑僵了一瞬,手不自觉地往账本上盖:“大人说笑了,都是些小数目,哪敢劳您。。。。。。”

“哦?小数目?”李正清从袖里掏出副本,“那这笔‘张老三,贷款十两,用途买牛’,怎么在你们的账上写着‘买布’?还有这笔‘李寡妇,贷款五两’,怎么没登记庄票编号?”

赵德昌的脸“唰”地白了,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旁边的小伙计手忙脚乱地想把另一本账藏起来,被李正清的随从一把按住——那账本上的墨迹还没干,分明是补做的假账。

“赵掌柜,”李正清收起笑,声音冷得像结了冰,“庄票实名制是朝廷的规矩,你敢造假?还有这利息,明着写一分,暗里又加了二分‘手续费’,当我们整饬署是摆设?”

赵德昌“噗通”跪下,连连磕头:“大人饶命!是小的糊涂!那些手续费。。。。。。我这就退回去!”

“退?”李正清踢开他递来的银锭,“你退给张老三买牛的钱,能让他误了春耕吗?你退给李寡妇,能让她病死的儿子活过来吗?”

这话像鞭子抽在赵德昌脸上,他瘫在地上,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随从己经开始翻箱倒柜,很快搜出三箱没登记的空票,上面的数额加起来够买半个村子的地。

“带回去。”李正清没再看他,转身往外走,“按《监管细则》办,查封钱庄,抄没家产,人送天牢。”

门外的百姓听见动静围过来,有个老汉举着庄票哭道:“大人!这钱庄骗了我半年的血汗钱!”李正清停下脚步,接过庄票看了看,对随从说:“记下来,从抄没的家产里优先兑付。”

老汉愣了愣,突然朝着他磕头:“青天大老爷啊!”

接下来的十天,巡查组像一把快刀,在江浙地界斩了个来回。

在汇通钱庄,林砚秋把银库的银子换成了石头,账上却写着“足额”,被当场拆穿时,他还嘴硬“石头也是钱”,结果被随从搜出地窖里的二十箱元宝。

在聚源钱庄,孙鹤年倒是老实,就是账本记得像天书,“张三”写成“张三”,“李西”写成“李西”,摆明了想浑水摸鱼。李正清让人把他的账房先生叫来,三问两问就漏了——原来有八十户贷了款的农户,根本没在账上留名。

“这些人的贷款,谁贪了?”李正清把账本拍在桌上,孙鹤年的脸比账本还白,哆嗦着指了指后堂。结果在后堂的暗格里,搜出了一堆用贷款买的字画,最显眼的是幅唐伯虎的画,上面还盖着孙鹤年的私印。

只有阜通钱庄周景明还算识相,见巡查组来了,主动把账册搬出来,连三年前多收的三两银子都标得清清楚楚。李正清翻到最后一页,见上面写着“本月民生贷款发放率100%”,抬头看他:“真的?”

周景明擦了擦汗:“千真万确!您可以去村里问,王二麻子家买种子的钱,就是我们放的无息贷。”

李正清还真去了村里。王二麻子正在晒谷场扬谷子,看见他就喊:“李大人!周掌柜是好人啊!要不是他,我家今年就得喝西北风!”周围的农户也跟着附和,七嘴八舌地说钱庄的好。

回去的路上,随从忍不住问:“大人,这周景明。。。。。。真就一点问题没有?”

李正清望着远处的稻田,那里有农户正在插晚稻,田埂上还插着“钱庄无息贷款支持”的木牌。他笑了笑:“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真办事,偶尔算错个一两文,倒也不必揪着不放。”

第十一天,巡查组的马车停在钱塘钱庄门口。李正清刚下车,就见一群百姓围着钱庄的告示栏,指着上面的放贷名单议论:“快看,张大户贷了二十两买耕牛!”“我家婆娘也榜上有名!”

他走过去,看见李正清(此处为同姓名的钱塘钱庄掌柜,为区分下称“钱塘李正清”)正在给一个老婆婆解释利息算法,说得明明白白。

“李掌柜,”李正清走上前,“你们的账,我要再查一遍。”

钱塘李正清笑着点头:“请便,账房在那边,所有凭证都按日期码好了。”

查了一下午,别说假账,连个涂改的墨点都没有。随从感慨:“这才叫钱庄啊。”

李正清临走时,钱塘李正清递给他一本册子:“大人,这是我们做的《民生贷款成效簿》,谁家因贷款多收了粮食,谁家添了牲口,都记着呢。”

册子上,每一页都贴着农户的画押,旁边还画着简单的小人——有牵着牛的,有抱着稻子的,笔画虽糙,却透着股热乎气。

李正清把册子揣进怀里,马车驶离时,他回头望了一眼,钱塘钱庄的灯笼亮了,映着门前“为民服务”的匾额,在暮色里格外暖。

他知道,这趟巡查没白来。有赵德昌那样的蛀虫,也有周景明这样的实干者,更有钱塘李正清这样的标杆。钱法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还有人在认真做事,这黑洞般的贪腐,总有被填满的一天。

马车里,他提笔在巡查报告上写下:“多数钱庄己现革新气象,但仍有顽疾需除。建议:树钱塘钱庄为典范,严惩裕农等涉案钱庄,以儆效尤。”

笔尖划过纸页,留下清晰的字迹,像在黑暗里划亮了一根火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