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未竟之言,叩响最初之门。”
他猛地抬头,望向北方雪原。
就在同一时刻,北极冰层之下,一座沉寂数百年的地下宫殿缓缓开启。厚重的玄冰自行融化,露出刻满禁忌符文的青铜大门。门缝中透出微光,映照出一个模糊身影??那人披着残破的白袍,面容枯槁,双眼紧闭,胸口插着一支断裂的玉簪,簪尾刻着两个古字:“守言”。
他并未呼吸,却在移动。
一步,两步,三步……
每踏出一步,天地间便响起一声叹息,仿佛千万人同时忆起某段被遗忘的誓约。
而在南方小镇,苏璃深夜惊醒。她怀中的陶罐剧烈震动,罐内所有竹笔齐齐指向北方,笔尖泛起幽蓝微光。她猛然想起幼时祖母讲过的传说:**“昔有守言者,代众生负谎而行,千年不死,只为等一句真话唤醒。”**
她冲出院子,奔向语言森林。
途中遇见张云与林昭也正赶来,三人相视无言,皆从彼此眼中看到震惊与预感。
“是他。”林昭嗓音发颤,“那个本该死在净言计划崩塌之夜的人……他还活着?”
张云摇头:“不,他已经死了。现在回来的,是执念,是债,是所有未被说出的真相所凝聚的形。”
他们抵达森林中心时,小诚已率众弟子列阵守护心语树。天空极光骤然收敛,化作一道垂直光柱,直贯大地。紧接着,远方传来闷雷般的轰鸣??那是冰川崩裂之声。
七日后,一支探险队带回影像:北极深处发现巨大足迹,延伸数百里,最终消失于深海裂谷。沿途冰壁上留有抓痕,构成一句话:
>“我说完了假的,该你们说真的了。”
消息传开,举世震动。
有人恐惧,认为这是“谎言之灵”复苏,必将掀起新一轮混乱;也有人跪拜,称其为“真言之使”,是命运给予人类最后一次机会。
唯有张云保持沉默。
他在书房中翻遍古籍,终于在一本失传的《墟语残卷》中找到记载:“守言者非人非鬼,乃集体谎言所凝之‘心障’。其存,则真话难行;其灭,则光明可期。唯有一法可解??非战,非囚,非诛,而是‘共认’。”
所谓“共认”,即全体知情者自愿承认同一桩被掩盖的真相,且每人所述细节完全吻合,方能使守言者瓦解。
“这不可能。”林昭看完记录苦笑,“谁能让全世界就一件事达成一致?更何况是丑陋的真相?”
“但我们必须试。”张云目光坚定,“否则,他不会停。他会一个个找上门,逼人说出秘密,直到世界崩溃。”
于是,“千人同证”计划启动。
真言盟联合各国学者、史官、幸存者,筛选出历史上最具共识却被长期否认的事件??三百年前“焚书令”背后的真实动机:并非为了统一思想,而是皇室为掩盖先祖篡位弑君之罪,系统性销毁证据,并胁迫万名文人联名背书“自愿焚典”。
此事影响深远,涉及当今数十个世家血脉,牵连极广。
召集令发出后,响应者寥寥。许多人仍怕牵连家族,更多人怀疑此举能否真正终结守言者。
直到第一位白发老儒站出来,在长安太学院门前朗声道:“我是第十八代‘焚书见证人’之后。我祖父临终前告诉我,那一夜,他们不是烧书,是烧人??三百名不肯签名的学者,被活活关进藏书阁,点火封门。而我的曾祖父,亲手写了那份‘万民请愿书’。”
话音落下,他当众焚烧族谱。
第二日,岭南一位富商公开身份:“我是当年执行焚书的将军后裔。我家传兵刃上,至今刻着‘灭口不留声’五字。”
第三日,皇宫档案馆一位管理员辞职声明:“我在密档中见过原始名单,共三千零十二人被迫联署。其中七百余人后来‘意外身亡’。”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第七日,人数突破五百。
第十四日,达到八百。
就在众人以为希望渺茫之际,北方传来消息:那位曾焚毁功勋令的老将,带着子孙三十口,徒步万里而来。他们在城门前跪下,呈上家传铁券??上面赫然印着“参与肃清行动,赏田万亩”。
“我们家族靠谎言活了三百年。”老将苍老的声音传遍广场,“今天,我们选择靠真相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