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都重生了,谁还当演员 > 第776章 巨人倒下时身上还是暖的(第2页)

第776章 巨人倒下时身上还是暖的(第2页)

“外婆说你不回来是因为我不乖……是真的吗?”

每念完一段,就有一声电话忙音响起,像是回应,又像拒绝。

台下已有家长悄悄抹泪。

最后一个节目是独幕剧《鞋》,改编自小宇的故事。一个小演员扮演父亲,在工地昏黄灯光下读信,颤抖着手抚摸一双布鞋。他喃喃道:“儿子,我不是不想回,我是怕回去的时候,你已经忘了我的样子……”

全场寂静。

剧终时,没人鼓掌。好几秒后,才有人轻轻拍手,接着掌声如潮水般涌起。一位中年男人站起来,眼眶通红:“我……我在深圳工地干了八年,女儿七岁到现在没见过我生日。刚才那个孩子说‘你会不会忘了我’,我……我撑不住了。”

他话未说完,哽咽失声。

杨蜜走上台,接过话筒:“各位,这不是表演,是我们共同的生活。也许我们给不了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但我们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思念,有人听见了;他们的等待,值得。”

散场后,那位父亲找到她,递上一张皱巴巴的纸条:“这是我写给我闺女的信,我一直揣着,可从来没寄出去……你能帮我录下来吗?我想让她听听我的声音。”

杨蜜点头,带他走进录音角。

那一夜,她录了十七段音频,最长的一段超过四十分钟。一位母亲讲了她流产两次仍坚持打工的原因:“我不想让孩子将来问我,‘妈,咱家为啥这么穷’,而我答不上来。”

凌晨两点,她才离开。

回到住处已是深夜。手机震动,是景恬发来的消息:

>“牧区的孩子们把藏语版《锈骨》上传到了短视频平台,两天破百万播放。评论区炸了,很多人留言说:‘原来边疆的故事也可以这么动人。’现在已经有三个公益组织联系我,想合作拍摄少数民族儿童口述史。”

杨蜜回复:“告诉他们,版权免费,但必须由当地人主导创作。”

她放下手机,走到书桌前,翻开日记本继续写道:

>今天有个父亲对我说:“我不是个合格的爸爸。”

>我告诉他:“合格的父亲不是从不缺席的人,而是哪怕迟到,依然愿意奔赴的人。”

>我们总以为爱需要完美姿态,

>其实它只需要一次开口,一句“我在”。

>这世界太多闭嘴的深情,

>太多欲言又止的牵挂。

>而我们要做的,

>不是教人如何表达,

>是创造一个可以让眼泪自然落下的地方。

三天后,教育部召开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座谈会,邀请“无声之声”作为典型案例分享经验。会场上,多位专家提出质疑:“情感表达是否应纳入公共教育资源?”“艺术干预能否替代专业心理咨询?”

轮到杨蜜发言时,她没有拿稿。

“去年我在一座大山里遇到一个男孩,”她平静地说,“他连续三个月每天放学后去村口等车,只为看看有没有邮差带来父母的信。后来我发现,他知道父母不会回来,但他还是去。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我不去,那天他们刚好回来呢?’”

她顿了顿,声音微微发颤:“各位专家讨论的是机制、模型、评估指标,但我想说的是??这个孩子不是数据,他是活生生的人。他每天走三公里山路,不是为了上学,是为了守住一丝‘被想起’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连这一点可能性都不愿守护,那我们的教育体系再高效,也不过是一座精密运转的荒原。”

全场肃然。

一位白发老教授起身鼓掌,带动全场响应。

会议结束后,一名记者拦住她:“网上有人说你是作秀,利用弱势群体打造个人品牌。你怎么回应?”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