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537章 拦路喊冤有隐情(第2页)

第537章 拦路喊冤有隐情(第2页)

夜色渐深,星光璀璨,仿佛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转眼进入次年春天,唐烨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重要节点??中央决定组建国家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科技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唐烨被提名为委员会副主任人选,负责具体事务推进。

这一任命,既是对他多年改革成果的认可,也是对他能力的高度信任。但他清楚,这同样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上任伊始,唐烨便着手推动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他提出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平台”,整合中科院、工程院、重点高校、龙头企业等多方资源,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展开联合攻关。

与此同时,他还力主设立“国家青年科学家成长基金”,专门用于支持35岁以下具有突出潜力的科研人才,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我们要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他在一次座谈会上说道,“未来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他的提议很快获得高层支持,并在当年财政预算中得以体现。该基金设立后,短短几个月内就收到上万份申请,最终资助了数百名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核心骨干。

然而,正当一切顺利推进之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受全球供应链重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等因素影响,中国科技企业在海外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种背景下,唐烨果断建议启动“科技自主可控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不能再依赖别人。”他在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直言不讳,“过去我们讲开放合作,但现在,自主创新才是立身之本。”

在他的主导下,国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国产替代激励机制等。同时,他还推动建立“国家实验室联盟”,打破地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国在半导体、操作系统、高端装备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多家本土企业成功研发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一切,也让唐烨在国内科技界赢得了极高的声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称他为“中国科技改革的引路人”。

但在光环背后,他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已成常态,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林婉清多次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笑着说:“只要还能动,我就要坚持下去。”

有一次,在主持完一场长达六个小时的科技战略研讨会后,他突发胃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强烈建议他住院治疗,但他坚持只在门诊观察了一天,第二天就返回办公室继续工作。

“我不能停下来。”他对前来探望的同事说,“改革已经走到深水区,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一次次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时间来到第三年,唐烨的改革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整个科技系统的治理能力和运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他提出的“科技治理现代化”理念,也成为各地政府争相学习的典范。

而在个人仕途上,他也迎来新的高度??经中央批准,唐烨正式出任国家科技部部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部长级官员之一。

面对新的职责,他依旧保持低调务实的作风。上任第一天,他就召集部务会,明确提出:“我们的使命,不是追求政绩,而是服务人民、推动科技进步。”

在他的带领下,科技部接连出台多项重磅政策,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这一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年度科技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研发投入强度首次超过3%,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4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这一切,都印证了唐烨多年来的努力正在开花结果。

夜晚,他又一次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城市璀璨的灯光,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想起自己刚走上这条路时的初心,想起那些默默无闻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同仁,想起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

他翻开笔记本,写下一段话:

**“改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接力。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但我愿做那颗永不熄灭的火种。”**

窗外,繁星点点,映照着这座城市不眠的灯火,也照亮着他心中那条永不停歇的路。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