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 第1210章 狗咬狗(第2页)

第1210章 狗咬狗(第2页)

就在这一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席卷了整个北方地区,青岭村也未能幸免。暴雪压断了高压电线,交通中断,通讯受阻,村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面对突发灾害,村两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年轻的村支书带领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各个村民小组,了解灾情,组织自救。

“朱武精神教导我们,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要豁得出去!”村支书一边指挥抢修电路,一边安抚群众情绪。

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青年志愿者们顶风冒雪,挨家挨户排查隐患,运送物资。他们用身体挡住寒风,确保老人和孩子不受冻;他们用铁锹清理积雪,保障道路畅通;他们用手机联络外界,争取支援。

这场灾难,是对青岭村新一代党员干部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场关于信仰与责任的洗礼。

七天后,电力恢复,交通疏通,青岭村安然度过危机。村民们自发地送来热水、棉衣、食物,向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致谢。

“你们是好样的!”老人们含着热泪说,“朱武精神没有丢!”

“这不是我们该做的吗?”一名青年志愿者笑着说,“这是我们青岭人的责任。”

风雪过后,阳光重新洒在青岭的土地上。村口的老槐树依旧挺立,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变迁与成长。

2096年春,第十届“朱武精神国际传播论坛”如期举行。这次,论坛首次设立了“全球青年治理创新奖”,表彰那些在基层治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个人或团队。

来自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的多位青年代表登台领奖,分享他们在本国推广青岭经验的成果。

“我们在自己的村庄建立了类似青岭的志愿服务队。”一位来自印度的青年代表激动地说,“虽然语言不同,文化各异,但朱武精神让我们找到了共鸣。”

论坛最后一天,青岭村与联合国青年发展署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全球乡村治理青年种子计划”。该计划将在未来五十年内,培训并派遣十万名中国青年赴世界各国,协助当地开展基层治理工作。

“这不是输出模式,而是共享经验。”村支书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相信,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治理智慧,而朱武精神,只是打开这扇门的一把钥匙。”

2096年夏,“朱武精神教育基地”迎来新一轮扩建工程。新建的“全球青年治理研究中心”落成,成为各国学者研究中国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平台。

中心内设有大数据分析实验室、远程会议厅、国际学术交流区等功能区域,全面支持全球范围内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不只是复制青岭的经验。”一位来自法国的访问学者说,“我们是在这里寻找灵感,结合本国实际,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治理方式。”

与此同时,青岭村的“青年治理实训营”也开始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报名申请。每年春季,都会有数百名国际青年来到青岭,亲身体验中国农村的真实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治理技巧。

这些年轻人回到自己国家后,有的成为社区领袖,有的投身政策制定,有的则创办社会组织,致力于改善基层民生。

“青岭教会了我们如何倾听百姓的声音。”一位来自肯尼亚的青年干部说,“这比任何理论都重要。”

2096年秋,青岭村迎来“朱武精神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半个世纪以来,该院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基层治理研究机构之一,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国政府改革方案中。

纪念大会上,一部名为《信仰的延续》纪录片系列终极纪念版首映,完整记录了青岭村十一任党支部书记的精神传承历程。从第一任老支书到如今的青年骨干,影片展现了整整一百年间,朱武精神如何在一代代人手中薪火相传。

“朱武精神不是僵化的教条。”现任村支书在片尾说道,“它是一种活的灵魂,一种永不褪色的价值观。”

夜幕降临,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群刚刚完成培训的国际青年围坐在一起,畅谈各自未来的计划。

“我要回去了。”一位来自巴西的学员说,“我要在我的家乡建立一个像青岭一样的治理示范点。”

“我也一样。”另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女孩笑着说,“朱武精神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风轻轻吹过,带着泥土的芬芳与希望的气息。远处,灯火渐次亮起,照亮了通往未来的道路。

真正的信仰,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深埋心底的坚守。

朱武做到了。

而这份精神,也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生生不息。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