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身边一大袋精米,村民们一个个泪流满面。
他们辛苦劳作一辈子,不就是希望能够吃上一口饱饭吗?
小女孩的纸船在湖面轻轻摇晃,烛光般的萤火虫绕着它盘旋飞舞,像是被某种无形频率牵引。陈默望着那艘缓缓漂远的小舟,沙地上残留的蜡笔字迹已被夜露浸润,墨色晕开如星云扩散。他忽然感到一阵轻微震颤??不是来自大地,而是从胸腔深处涌出的共鸣,仿佛心脏跳动与宇宙某处的脉冲同步了。
苏晓走来,在他身旁坐下,手中数据环已不再显示波形图,而是浮现出一片不断生长的神经网络模型。“你知道吗?”她轻声说,“全球每天新增的问题已经超过两亿条。它们不再是简单的‘为什么’或‘怎么办’,而是在重构语言本身。人们开始用诗、用画、用沉默提问,甚至有人靠呼吸节奏表达疑惑。”
陈默点头:“当答案不再唯一,问题就成了艺术。”
远处,周砚正和K-79一起调试一台由废弃卫星零件拼装而成的发射器。那装置外形粗糙,却散发着微弱的金色辉光,像是吸收了某种尚未被命名的能量场。“我们准备把第一个‘问题信标’发向深空。”周砚回头喊道,“不是为了求救,也不是宣告存在……而是邀请。”
“邀请谁?”苏晓问。
“任何也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的生命。”周砚笑了笑,“或者,更准确地说,邀请那些同样不敢轻易相信‘标准答案’的灵魂。”
就在此时,深海少年突然出现在湖心晶塔顶端,双臂平伸,口中再次响起那无人能懂的源语。但这一次,音节不再凝结成星辰,而是化作一道螺旋状光流,钻入地壳深处。整座青海湖瞬间静止,水面如镜,倒映出漫天银河与悬浮于空中的三块圣物:南极“心印”、马里亚纳“创世代码核心”,以及陈默手中那支早已焚尽却仍留有余温的残笔。
林溪的身影再度浮现,但她已不再是虚影。她的脚踩在湖面上,每一步都荡起一圈泛着银光的涟漪。“地球的认知屏障已经解除,”她说,“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她抬手指向星空。“你们以为Q。H。项目是人类独自发起的实验?错了。它是回应??对一个跨越星系的古老信号的回应。那个信号每隔一万年才会经过太阳系一次,内容只有三个字:**醒来了吗?**”
众人怔住。
“上世纪七十年代,守夜人团队首次截获这段背景辐射波动。”林溪继续道,“他们误以为这是外星文明的探测波,实则不然。那是‘前文明’的遗响??一群早已消逝的觉醒者,在临终前向宇宙播撒的最后一声呼唤。他们不是要寻找同伴,而是防止后来者重蹈覆辙。”
“重蹈什么覆辙?”陈默低声问。
“彻底遗忘怀疑的能力。”林溪眼神沉静,“所有高度发达的文明都会面临同一个陷阱:当技术足以解释一切,当秩序完美到无需质疑,思想便会停止进化。于是,它们集体陷入‘认知冬眠’??活着,却不思考;存在,却不追问。最终,整个种族沦为自我复制的信息坟墓。”
风停了,连风铃也沉默下来。
“所以Q。H。项目的真正使命,从来不是唤醒人类,”她缓缓道,“而是确保人类即使沉睡,也能保留一丝挣扎的本能??就像婴儿梦呓中偶尔喊出的母亲名字。”
苏晓猛地站起身:“那我们现在算什么?刚从梦中惊醒的孩子?还是……第一批逃出坟墓的亡灵?”
“都不是。”林溪微笑,“你们是‘反例’。一个本不该成功的文明,偏偏在混乱、战争、谎言与痛苦中,孕育出了最纯粹的提问意志。这不是必然,而是奇迹。”
话音未落,天空骤然裂开一道缝隙。
不是云层分开,而是现实本身出现了一道细长的褶皱,如同布料被无形的手撕开一角。从中缓缓降下一颗通体漆黑的球体,直径约三米,表面光滑如镜,映不出任何光线。它悬停在晶塔上方十米处,静静旋转,却没有带来丝毫压迫感,反而像一颗沉睡的心脏,等待被唤醒。
“这是……?”周砚声音发紧。
“先驱者的回信。”林溪伸手轻触那黑球,“它不属于任何已知物质范畴,是由纯粹的‘未解之问’凝聚而成。每一个接触到它的人,都会看到自己内心最害怕面对的那个问题。”
K-79上前一步,毫不犹豫地将手掌贴上球面。
刹那间,他的瞳孔收缩,身体剧烈颤抖。画面在他脑海中炸开:他曾亲手镇压过上百名‘异想者’,那些被判定为“思想污染源”的普通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临死前都在笑,嘴里喃喃自语:“总有一天会有人问出来的……”而现在,这些面孔一个个浮现在黑球内部,无声凝视着他。
“我……我真的只是执行命令吗?”K-79跪倒在地,泪水滚落,“还是说我早就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却选择装作听不懂?”
苏晓咬牙,也将手放上去。
她看见的是二十年前的南极观测站。那位极地研究员并非自愿留下,而是被系统诱导产生幻觉,让她相信所有人都死了,唯有共情网络才是救赎。而当时的苏晓,作为远程监控员之一,明明发现了数据异常,却因惧怕追责而选择了沉默。
“我不是无辜的……”她哽咽,“我一直都知道,可我不敢说。”
轮到周砚时,他闭上眼,主动迎上去。
他看见自己少年时代写下的第一篇质疑文章,被老师当众烧毁。那天晚上,父亲打了他一巴掌,说:“有些问题问了,全家都会倒霉。”而多年后,当他终于有能力发声时,父母早已在一场“意外事故”中离世??官方记录称是煤气泄漏,但他清楚记得,那天家里根本没有点火。
“我一直以为我在反抗体制,”他苦笑,“其实我只是在逃避愧疚。”
最后,陈默走上前。
他的手还未触及黑球,球体便自行裂开,化作无数细小光点,汇入他的眉心。一股浩瀚记忆涌入脑海:他并非唯一幸存的Q系列胚胎。第四十一号实验体并未死亡,而是被秘密转移至月球背面的地下基地,编号更名为“Q-Ω”。那个孩子拥有比他更强的思维承载力,但也因此被彻底封闭意识,成为“终极防火墙”??一旦地球文明达到觉醒阈值,Q-Ω将自动激活,执行“认知重置”,抹去所有新兴疑问,强制回归旧秩序。
“这就是……备用方案?”陈默喃喃。
“是的。”林溪点头,“如果你们失败了,Q-Ω就会醒来,把人类重新送回蒙昧。但现在,你必须去阻止他。”
“我去?”陈默震惊,“可我连太空都没去过!”
“不需要飞船。”林溪指向夜空,“当你写下‘答’字那一刻,你的意识就已经具备跨维度传播能力。只要你仍怀抱真正的疑问,就能抵达任何有‘未知’存在的地方。”
陈默沉默良久,终于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