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视察的领导们看着那一节节擦得锃光发亮的烟筒,一个个保养如新的火炉,一张张维修好的饭桌、方凳,赞不绝口。
师后勤部长邵家旺在一旁介绍说,该连四年来所用的345件营具无一丢失,连续四年被师团评为营具管理先进单位。
一位来自军区的领导问连长吴磊:“你们的这些营具怎么管理得这么好?”
吴连长说:“关键是狠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我们的办法主要是严格管理责任制,连有营管小组,班有营管战士;
连有总账,班有卡片,个人有营具证,谁丢失损坏打谁的屁股。”
易援朝闻言赞不绝口,这个办法很灵,该连做到了件件营具有人管,丢了有人找,坏了有人修。
例如在烟筒的保管方面,每年烤火期一结束,连里专门安排时间,按照保养规定,擦试、涂油、封口,然后集中入库保管。
这样,既没有丢失的,也延长了使用期,难怪这个连竟然六年来没有添置一节新烟筒。
随后,易援朝一行人穿行在营区之中,依次参观了几个连队班排宿舍、被服库、伙房、菜窖。
所到之处,只见设施全,标记清楚,放置有序,干净整洁,给易援朝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还有那绿茵茵的草坪,挺拔茁壮的xj杨,争娇斗艳的卉,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最使易援朝这些总部来人感兴趣的,还是那一排排一新如初的营房。
军区营房部张部长在一旁介绍说:“和这个师同期建造的房子,有的现已成了危破营房。
但是由于这个师定期维修,加强管理,所以还象新建的一样。”
师后勤部邵家旺颇有感慨地说:“只建不管,只供不管,钱再多,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
能否抓好管理的关键,在于团后勤处的工作是否扎实。”
考察团一行又来到了师教导团。
映入眼帘的是:全团200多亩园田化菜地,一片碧绿,那又粗又长的青萝卜,肥硕的大辣椒,正在包心的大白菜,紫色的茄子,长势喜人。
易援朝笑着请教导团后勤处李处长谈谈他们搞好连队种植的经验。
李处长他说:“只有面向基层,统一规划,搞好骨干培训,加强技术指导,落实责任制管理,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就为连队种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教导团后勤处,为帮助基层搞好养殖,自筹资金10万余元,为每个连队建设了一个好猪圈,好兔圈,好鸡舍,并设有资料室、防疫室、培训室。
实现了设施齐全、骨干培养、科学养殖、防病治病一体化服务。
在这里,膘肥体大的美利坚巴克夏良种猪,肉多毛厚的德意志长毛兔,个大肥壮的莱航鸡,使易援朝他们大开眼界。
教导团后勤李处长还告易援朝他们,“根据以往连队仔鸡存活率不高的情况,由团里统一饲养小鸡,长到半斤左右后再发给连队。
我们团实行科学快速育肥法,每头猪每天增重一公斤以上,五个月盈利4000多元。”
易援朝闻言笑着说说:“在生产经营方面,团以上单位搞一些骨干项目是必要的。
但如何帮助连队发展农副业生产,搞好种植养殖,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连队自我发展、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各级后勤机关,特别是团后勤处要着力抓好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你们师教导团、1x8团、炮兵团后勤处为我们后勤系统做出了样子。”
视察完教导团,下一步就是炮兵团。
师炮兵团驻地气温偏低,加上缺乏种植技术,连队多年来种植的西红柿都是青疙瘩,可今年却长得又红又大。
这奥妙何在?
来自西北大区高山寒冷地带驻军某师的代表很感兴趣。
他们在炮兵团种植试验指导中心解开了这个谜。
炮兵团后勤处长告诉考察团一行人,为了帮助连队搞好业余生产,他们建立了包括生产骨干学习室、上千平方米塑料大棚和25亩试验田在内的团种植试验指导中心。
在这里,组织连队生产骨干学习种植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并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
今年,炮兵团试验指导中心的同志们采取优选良种,温室育苗、提前栽种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终于结束了西红柿不红的历史,让战士们第一次吃上了自己种植的红扑扑的西红柿。
最后,易援朝来到该师“xxx部队阿胶厂”展台前,仔细地观看了阿胶的流程工艺图,对琥珀色的阿胶片赞叹不已。
……
钟兴国告诉易援朝,最近这几年,基层部队后勤建设也随之发生许多变革,既体现在总部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也可以在官兵身边生活的“细胞”中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