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守朴没解释,再让人将仓门关上,依次上锁。
却是将钥匙分别交给几个村长收着。
孔村长拿到一把,不知所措地问:“田知县,这……”
田守朴还是没有解释,只笑说:“明早拿过来就好。”
接着又道:“县中人手不足,现需要每村出一到两人,今晚在此地守夜,县里会提供柴火和饮水。”
众人面面相觑,只觉得这事实在奇怪得紧。
孙铁牛先说:“村长,我留下吧,我最年轻。”
最后是他和相熟表兄弟里的表兄留下了,别村也纷纷站出来人。
四十二个村,近七十个人留下,这夜守得委实有点壮观。
田守朴对留下的人道过辛苦,再将其余人带回县衙,便让各村返回脚店休息。
李震士留宿县衙。
他也就是昨晚才赶到,此时一边和田守朴往后头走,一边小声笑说:“你怎么想到这一出。”
田守朴也笑着回:“刘相公特意交待的,是圣上的想法。”
两人走到后院,见苏氏迎上来。她没避李震士,行过礼就说:“上午时我让家下人去找村人聊了聊,听说好像华家在各村收油菜种子,给的价还不低。”
田守朴和李震士对视一眼:“原来使的这一招。”
李震士一叹:“这个我们也拦不住。”
*
夜沉沉,灾后的沧阴县城一改以往的热闹,安安静静。
一个差役在夜色里来到一座大宅边,敲开一道角门。
他被人领着在那宅中走了好一会儿,最终见到两个身着丝绸的男子。一个年过花甲,一个年近不惑。
差役向两人行过礼,道:“华员外、华举人,刚才知县将仓房都锁了,钥匙全给了各村村长,还让许多村人都守在外头。”
年长的是华员外,问他:“仓里还是空的?”
差役点头:“所有人都见着,除了符纸,什么都没有。”
华员外摆摆手,差役又被领出去拿赏钱。
华举人奇怪地道:“我们都翻遍了全县,种子到底藏在哪里?不是说明日就发种,现在却让人守着空仓房,田守朴这到底唱的哪一出!”
华员外转眼看他:“你那个京里的侄子,就没传回点有用的消息吗。”
华举人轻蔑地哼一声:“他跟着个不理事的闲王,能有什么用。居然还得我往里贴钱养人,昨日才收到信又叫送银子!”
华员外沉默片刻,叹道:“只能等明日了。”
第174章仙气能种上沾仙气的种子是好福气
九月十二是《大盛旬报》的发行日。
上官钧正在看最新一期的《旬报》。
以前他对邸报都只是大致翻翻标题,但自从姬安的《旬报》发刊之后,他倒是每期都会浏览一遍,哪怕不一定看得多仔细。不得不说,姬安把这个《旬报》弄得挺有意思,不知不觉也就翻到最后。
这期《旬报》最关键的内容,是介绍高产稻麦种和棉花,并附有收成。
新稻种的收成上官钧之前已经知道了,他庄子里种有,黄义报上来的。此时《旬报》上也登着——启阳府优质熟田种植新稻种,平均亩产五百七十斤。
接着下一条是河关的数据——河关地区新垦田种植同一稻种,平均亩产五百二十五斤。
然后是小麦的——启阳府优质熟田种植新麦种,平均亩产六百一十斤。
如果是熟悉粮食产量的人,看到这里已经会惊呼出声。不过,考虑到不熟悉的人,《旬报》上还贴心地列出了数据对比。
启阳府前五年的稻谷平均亩产,在二百斤到二百五十斤之间浮动。启阳的气候其实并不是很适合稻谷生长,在大盛的产稻区中算是低产那部分。
而启阳府前五年的小麦平均亩产,在二百五十斤到二百八十斤之间浮动。启阳更合适种小麦,小麦的产量在产麦区中一直处在领先地位。
换种高产新种之后,不管是稻还是麦,产量直接翻了一番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