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明实在车上找到了已经中弹的王伟中,他把车辆开来挡住了一个临时构建的阵地,阵地里有同样已经死亡的几名远征军。
“快走……日军部队……被远征军引开……你们……快……”
王伟中的手还放在方向盘上,他的车窗上贴着妻子和孩子们的合照,他艰难地伸手摸向家人的脸,眼睛急切地看向沐明实,“快……走……”
说话间,王伟中的手从方向盘上垂落。
沐明实咬着牙,她隐约听到岔路尽头的枪声。
“走!”沐明实不得不放弃带这些队员们的尸体回去的想法,迅速下令大家撤离。
一中队王伟中队长的牺牲,让所有人的心中浮上一层阴霾。
日军竟然跑到了他们的前面?日军是怎样跑到大家的前面?
前面是小股部队还是大部队?此刻他们所在的地方是沦陷区还是敌占区?
王伟中牺牲了,二中队的吕大华痛骂了一路的日本人,他骂骂咧咧的对着山川河流磕头,然后红着眼睛上带着自己人顶上了头车队伍。
在最前面的人,关键时刻要有足够的决断,吕大华是中队长里最桀骜的,他不信任四中队的人。
因为四中队的学生们心软,沿途忍不住拉上了一些老弱妇孺,有些队员还分给了逃难之人食物。
这种危难中的互助行为固然是好事,可车队反倒是被堵得更厉害。
如果让四中队走前面,危急关头,他们绝对狠不下心来撞开人群。
他们继续前行,迎着那乱糟糟的人流。
白天变成黑夜,道路依旧拥堵。
从黑夜再到白天,又是一天夕阳入学,然而车队根本没有走出去多远。
傍晚,轰鸣的日本侦察机飞过了公路,沿着公路的方向盘旋飞走。
吕大华见了飞机飞行的姿态,更是心急如焚。
“沐队长,我们必须尽快通过这段路,进入森林覆盖的地方,否则之后被飞机轰炸的话……”
沐明实也很心急,可他们都知道,他们离不开。
在紧张的等待中,残阳坠入山渊,惊惶不安的逃难人群都松了一口气。
只要今夜飞机不来轰炸,他们就算是龟爬蚁行,也能在夜里通过这段路,进入密林。
道路上灯火通明,所有逃难的人都开着车灯,大家都在争取快一点,哪怕快一点。
吕大华见前后其他车辆灯光大盛,他心中涌上了绝望感。
他们运输队跑了这么久,也有夜间行车,并不是夜间就没有被日本人轰炸过。
之前没见日本侦察机来的时候,还可以奢望日本人和远征军或者英国人的军队胶着着,英国人的空军牵制着日本人的空中战力。
眼下日本人的侦察机已经来过了,晚上极有可能会来轰炸机。
滇缅公路上的车队们夜间行车,都是盲开。
车队在怒江段采用"三灯制",头车开微光防空灯,后车凭前车尾部的磷光布条判断距离。畹町至龙陵段实行"无光装卸",搬运工佩戴萤石粉标记的藤帽定位;道路在急弯处绑扎带刺铁丝,司机伸手触碰即知转向角度,减少翻车下山崖的概率。保山至下关段启用"竹炭车队":用竹炭替代汽油的改装车,排气管加装消焰器,每十辆车配备1辆"声东车":故意在岔路制造引擎声吸引日机侦察。
所有道路其实都有沥青暗标,混入硫磺的沥青在路面涂出反光带,月光下会呈现微弱荧光。重要节点的桉树枝头悬挂装有斗鱼的玻璃瓶,鱼群骚动预示日军飞机接近。
夜间行车的最重要的,就是无光!无光!无光!
然而这些逃难的人,大部分开着私家车,普通商队未曾夜行运送过军用物资的,也不晓得这其中的危险。
这般的灯光闪亮,极易被日本飞机轰炸。
沐明实也知道这点,她已经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车队熄灯。
可别人的车队,不会听他们的。
天刚暗下去没多久,吕大华感受到了空气中不同寻常的震动,他立即下车找到最近的斗鱼玻璃瓶。
果不其然,鱼群骚动。
“……日本人的轰炸机要来了……”吕大华心中升起一股绝望。
他回头看向车队,现在他是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