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枕溪村,徐氏宗祠。
气氛依旧凝重,但已无上次的剑拔弩张。巨大的投影幕布上,清晰地展示着“野猪涧”产业加工区与生态民宿带的规划效果图、交通连接方案、土地性质变更可行性分析以及初步的利益分配模型。
谢明远站在幕布前,没有穿正装,只是一件熨帖的浅灰色衬衫,袖口卷到小臂。他指着图纸,声音沉稳清晰,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穿透力:
“徐老支书,李教授,各位乡亲,专家。保护与发展,并非水火不容。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引用了朱熹的诗句,目光扫过众人。
“核心古村,是青溪的‘渠’,是文脉所系,必须原汁原味保护好,这点毋庸置疑,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共识和底线。”他看向李教授,微微颔首,李教授紧绷的脸色稍缓。
“但是,‘活水’在哪里?”谢明远话锋一转,指向幕布上的“野猪涧”,“在这里!这里远离古村核心,地质稳定,水源充沛,交通接入条件正在优化!规划在这里集中建设标准化、环保化的茶叶、竹笋、山珍加工坊,引入‘玉馔阁’的品牌和渠道资源(他看了一眼手机里谢砚秋发来的确认信息),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村民以土地、原料或劳动力入股,享受分红!”
他调出收益分配模型图:“初步测算,加工坊的收益,百分之四十直接分配给参与的村民,百分之三十用于古建日常维护和村内基础设施改善(如污水管网改造、消防升级),百分之二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村内留守老人儿童,百分之十用于非遗技艺传承补贴!同时,”他指向旁边的民宿规划,“利用‘野猪涧’绝佳的生态环境,引入专业文旅公司,打造高端生态民宿群,优先雇佣枕溪村村民,学习现代服务技能!让古村成为民宿展示文化的‘前厅’,让‘野猪涧’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后坊’!”
清晰的数据,可行的路径,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分配方案,像一股清泉注入干涸的土地。
徐老汉张着嘴,看着幕布上那“百分之四十”的村民分红比例和“优先雇佣”的字样,浑浊的眼睛里先是难以置信,随后渐渐燃起希望的光。其他村民也交头接耳,脸上有了松动。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仔细看着图纸和模型,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释然和赞许:“谢主任这个方案…疏堵结合,既守住了核心区的底线,又为村民找到了活路,还为保护引入了可持续的资金…妙!这才是真正的保护性发展!我代表专家组,全力支持!”
“可是…这钱…真能分到我们手里?那民宿…真能建起来?”仍有村民疑虑。
谢明远微微一笑,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县政府、文旅公司、村集体三方共同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草案,所有收益分配条款、村民优先权都白纸黑字写在这里。后续还会有更详细的实施细则和监督委员会章程,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明处,每一个承诺都落到实处!”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公权力的背书和不容置疑的诚意。
疑虑在数据和制度的保障下渐渐消散。祠堂内的气氛,终于从对抗走向了商讨的平和。
会议结束,雨过天晴。阳光刺破云层,将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照得闪闪发光。谢明远婉拒了村委的饭局,独自一人沿着枕溪漫步。溪水潺潺,冲刷着古老的石阶和桥墩。他走过那座摇摇欲坠、村民和专家争执不下的废弃碾坊旧址,手指拂过冰凉的、布满青苔的石墙。
手机震动,是父亲谢镇山的视频请求。
接通。屏幕那头是京郊别墅阳光明媚的庭院。谢镇山正拿着他那柄“青龙偃月刀”(小铁铲),指挥着小虎子给刚移栽的小番茄苗培土,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看到儿子身后湿漉漉的古巷和斑驳的老墙,老爷子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
“明远!怎么样?那帮‘刁民’和‘酸儒’的官司,断明白了?”
谢明远将摄像头转向缓缓流淌的枕溪,转向远处云雾缭绕的青山,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无比踏实的笑容:
“父亲,非‘断’,在‘导’。引活水,润青石。此间事了,根基稍稳。”
谢镇山看着屏幕里儿子沉稳的眼神和身后那片浸润着千年时光的土地,虎目中闪过一丝激赏。他放下铁铲,对着镜头,如同当年在校场点将般,朗声道:
“好!引水润石,固本培元!此乃长治久安之道!不愧是我谢家麒麟儿!比你老子当年在营中只知道喊打喊杀强多了!【大笑】”
小虎子也凑到镜头前,奶声奶气地喊:“大伯!你那里有好多石头呀!祖父说石头最结实了!”
谢明远看着屏幕里父亲爽朗的笑容和侄子天真的小脸,再看看脚下这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固的青石板路,一股深沉而温热的暖流涌遍全身。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在溪水的反光中微微闪亮。
“是啊,”他轻声回应,声音融入潺潺的溪水声中,带着一种文官特有的、磐石般的沉静与力量,“石虽无言,可承千载。愿为青溪石,守此一方水土,安此一方人心。”
他挂断视频,继续沿着溪畔青石路向前走去。阳光穿过云层,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射在古老的石板上,仿佛与这片厚重的土地融为一体。前路或许仍有坎坷,但活水已通,青石愈坚。他的“文治”之路,正如这溪流,沉稳而坚定地流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