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身便于行动的玄色劲装,外罩墨色大氅,更衬得身姿挺拔,眉宇间少了平日的疏懒,多了几分沉凝的锐气。
他正与王府长史低声交代着什么,目光却时不时扫向府门内,好似在等待什么。
崔羡好换上了一身利落的鹅黄窄袖骑装,外披同色系薄斗篷,长发简单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线条优美的颈项。
她正站在府门前,与前来送别的姜兰送别。
“羡好,此去洋州,山高水远,定要万事小心。”
姜兰拉着崔羡好的手,眼中满是担忧和不舍。
她是少数这个世上还为崔羡好担心的人了。
“你放心。”
崔羡好拍拍她的手,语气一如那日婚前般稳重,带着安抚的力量。
“我可是去帮殿下赈灾的,光明正大。倒是你,在京中替我多留意些…动静。”
最后两字,她压低了声音,带着莫名的意味。
姜兰却立刻会意,郑重点了点头。
“放心交给本小姐,若有风吹草动,我立刻传信给你。”
说罢,两人又低声细语了几句体己话。
只见姜兰忽然从袖中取出一个绣工精致的荷包,塞到她手里,随即有些促狭地眨眨眼。
“喏,路上带着。里面是些安神的香丸和你喜欢的口味的蜜饯。省着点用,可别在回来前吃完了。”
崔羡好一愣,随即明白好友的用心,她心头一暖,珍重地将荷包仔细收好。
此时,少年在一旁已经交代完毕,朝这边走来。
他对姜兰微微颔首致意:“姜小姐。”
“殿下。”
姜兰连忙敛衽行礼,目光在谢杳和崔羡好之间转了转,看到谢杳落在崔羡好身上那专注而温和的眼神,笑道。
“羡好就拜托殿下了。预祝殿下与羡好此行顺遂,马到功成。定能解救百姓,顺畅回来。”
“借姜小姐吉言。”
谢杳颔首,他语气懒懒的,自然地朝崔羡好伸出手。
“娘子,我们该启程了。”
一声“娘子”,唤得自然又亲昵。
崔羡好心头微动,将手放入他温暖的掌心。
将这些全看在眼里,姜兰抿嘴一笑,识趣地退开几步。
车轮滚动,王府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坐在宽敞舒适的马车里,少女撩开车帘回望,京城的繁华喧嚣渐渐远去。
车队行了一日有余,官道两旁景致渐渐荒凉。
越靠近洋州地界,空气中弥漫的潮湿水汽越重,夹杂着泥土和腐殖的气息。
起初只能看到一些逃荒的零星百姓,拖家带口,形容枯槁。随着深入,逃难的人群变得密集起来。
道路两旁,衣衫褴褛的灾民有的坐着,有的躺着,目光呆滞地望着过往的车马。
孩童的啼哭声,老人的咳嗽声,妇人低低的啜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令人心头发沉的悲音。
田地大多被浑浊的黄水淹没,只露出枯萎的庄稼顶端,像一片绝望的坟场。
被冲毁的房屋只剩断壁残垣,无声诉说着洪水的暴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