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苏振国,是首批加入的研究员之一。他发现了‘脑波共鸣技术’的潜力,认为它可以唤醒沉睡的认知潜能。可当他意识到这项技术正被用于压制异见、消除质疑时,他选择了背叛组织。”
“于是,他把我送进了普通家庭,抹去身份,隐姓埋名。而他自己,则以死亡为代价,销毁了第一代控制程序的核心代码。”
苏晚呼吸一滞。
她从未听过这些。父亲留给她的只有零碎片段,从不曾提及自己曾是科学家,更别说参与过如此庞大的计划。
影像继续播放。
“但我终究还是被找到了。十二岁那年,他们带我回去,告诉我:你是继承者,不是逃兵。他们在我的大脑植入初代‘思维校准器’,试图让我成为完美的执行者。可就在接入系统的瞬间,我听见了一个声音??不是指令,不是命令,而是一个孩子的提问:‘你们为什么要骗我们?’”
“那一刻,校准器失效了。因为它无法处理‘怀疑’这种变量。”
“从此,我开始伪装顺从,暗中收集证据。我认识了林墨谦,那时他还相信秩序能带来和平;我遇见了知远的母亲,她在临终前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别让孩子忘记哭的权利。’”
“然后,我遇见了你,苏晚。”
影像微微颤动,顾砚之的笑容浮现。
“你不是实验体,也不是研究员。你只是一个坚持写日记的女孩,记录下每一个你觉得‘不对劲’的瞬间。你说:‘我觉得天空的颜色变了。’我说:‘也许是我们的眼睛还没适应真相。’”
“你教会我,爱不是计算结果,而是明知可能失败仍愿意并肩前行。所以当我决定摧毁‘母巢’时,我留下了一道后门??不是为了复活自己,而是为了让所有被抹除的声音,有机会再次响起。”
影像渐渐淡去,最后化作一行字:
**“去找‘源语石’。它是最初的答案,也是最终的问题。”**
大厅陷入寂静。
“源语石?”渡鸦翻查资料,“没有任何文献记载这个词。”
苏晚却猛然想起什么。她打开背包,取出那张泛黄的合影。五个人挤在教室门口,笑容灿烂。而在照片背面,有一行极小的字迹,过去一直以为是签名,如今细看才发现是一句话:
**“当所有语言失效时,石头会说话。”**
她闭上眼,回忆如潮水涌来。
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山里采风。有一次,他在一块灰白色岩石前驻足良久,说:“这叫‘会唱歌的石头’,古人把它当作通灵之物。现代科学解释是内部晶体结构特殊,能共振传递低频声波。但我觉得……它更像是在等待某段话。”
难道那就是“源语石”?
她立刻下令封锁现场,同时派遣无人机扫描周边山脉。十二小时后,热成像显示一处隐蔽洞穴存在持续能量辐射,位置正是当年父女常去的采石坡。
当天傍晚,苏晚独自进入洞穴。
洞内干燥清凉,岩壁覆盖着荧光苔藓,宛如星空倒悬。尽头处,一块半人高的灰白石静静矗立,表面布满天然纹路,形似古老文字。
她伸手轻触。
刹那间,整块石头亮起,无数光丝从地面升起,交织成一座立体模型??竟是地球的神经网络图谱!每一条光线代表一个曾接入“苏格拉底网络”的人,而核心节点赫然标记着三个名字:
**苏晚、顾砚之、林墨谦。**
与此同时,石中传出一段录音,声音苍老却清晰:
“我是苏振国。若你听到此音,说明基因锁已解开。‘源语石’非人造,而是宇宙中罕见的量子共振矿物,能储存并放大群体情感频率。当年我将它埋于此地,并设定唯有具备‘质疑基因’者方可激活。”
“所谓‘质疑基因’,并非生物学概念,而是指那些在面对权威时仍敢于说出‘我不信’的人。你们三人,正是这种精神的化身。”
“顾砚之用逻辑撕开谎言,林墨谦以权力反噬控制,而你,苏晚,用爱守护了提问的火种。”
“现在,选择权交给你。你可以启动‘源语石’,将其信号广播至全球,彻底瓦解一切思想禁锢机制;也可以封存它,留给未来世代自行发现。”
“记住,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拥有多少答案,而在于能否安全地说出‘我不知道’。”
录音结束,洞穴重归寂静。
苏晚跪坐在石前,泪水无声滑落。她终于明白,这场斗争从未属于某一个人,而是代代相传的火炬。父亲点燃了火,顾砚之护住了焰,而她要做的,是让它照亮更多黑暗角落。
三天后,启问学院举行特别仪式。
全体师生齐聚礼堂,面前摆放着一台由回收材料组装的发射装置,连接着从洞穴运回的“源语石”。
苏晚站在台上,手中握着启动开关。
“有人问我,这样做会不会引来新的混乱?我说,会。但比起人人噤声的‘平静’,我宁愿选择百家争鸣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