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激进派废弃基地的金属残骸在火星地表的阳光下泛着锈蚀的暗红光,俞天带领的拆解团队正小心翼翼地切割着扭曲的舱体结构。基地核心区域的一处榫卯连接架引起了众人注意——这是归墟文明罕见使用的“类华夏工艺”结构,实木与金属的咬合处,竟嵌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透明晶体,晶体内部悬浮着细碎的蓝绿色光点,如同凝固的星尘。
“小心点,别碰碎了。”俞天示意队员暂停切割,机械义眼切换至微观扫描模式,界面上立刻显示出晶体的物理参数:“硬度8。7,密度3。2gcm3,成分未知,内部存在不规则的纳米级孔洞结构。”他用特制的合金镊子轻轻触碰晶体,当镊子施加的微小应力达到5N时,晶体突然发出柔和的蓝绿色荧光,光点在孔洞中快速流动,如同有了生命一般。
这一现象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墨守——团队中负责古代工艺溯源的工程师,立刻凑上前来,手中的便携式纹路扫描仪对准晶体:“这种切割工艺……你看晶体边缘的斜面角度,37。5度,还有表面的磨砂纹理,和暗星墨家遗迹出土的工具痕迹完全一致!”他调出遗迹的工艺数据库,将晶体扫描图与数据库中的墨家青铜凿痕对比,屏幕上弹出的“吻合度91%”字样,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块晶体的特殊——它不是归墟文明的产物,而是史前华夏文明的遗留物。
俞天决定将晶体带回基地进一步研究,当他把晶体放入特制的防震盒,途经“鲁班号”货运舱时,盒子意外与舱体的榫卯连接点发生碰撞。就在接触的瞬间,“鲁班号”上所有的引力波探测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屏幕上的探测曲线瞬间紊乱,原本稳定的基线出现剧烈波动,无数红色的信号点在银河系星图上亮起,集中分布在猎户座旋臂的特定区域。
“怎么回事?”林夏的全息投影紧急出现在货运舱内,白大褂上的数据流疯狂刷新,她快速调取探测器的日志:“所有设备都检测到与晶体共振的未知物质信号,信号频率稳定在256Hz,强度随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这些未知物质的分布区域,与猎户座旋臂的物质密度带重合度达79%。”
俞天立刻取出晶体,重新靠近探测器。随着晶体与探测器的距离缩小到10cm,屏幕上的共振信号再次增强,蓝绿色的波纹与星图上的红色信号点形成同步闪烁。“把榫卯蜂鸣的历史数据调出来对比!”俞天突然想到之前测试中的异常现象,林夏迅速调出卷6记录的榫卯结构蜂鸣频率——128Hz,正好是晶体共振频率的一半。
“256Hz是128Hz的二次谐波!”林夏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兴奋,她将两个频率的波形图叠加在同一坐标系中,“而且这个256Hz的频率,与卷6中捕获的遥远星系信号谐波特征完全吻合——当时我们以为是随机噪音,现在看来,那根本是未知物质发出的共振信号!”
墨守看着屏幕上的星图与频率数据,眉头紧锁:“史前文明把晶体嵌在归墟基地的榫卯结构里,绝不是偶然。或许他们早就发现了这种未知物质,并用晶体作为‘信号接收器’,而榫卯结构的蜂鸣频率,就是激活接收器的‘密钥’。”他指着星图上的信号集中区,“这些区域的未知物质分布,很可能暗示猎户座旋臂存在某种特殊性质——比如天然的引力通道,或者史前文明的技术站点。”
俞天的机械义眼再次扫描晶体,这次他注意到晶体内部的孔洞结构似乎存在规律:“这些孔洞的排列方式,和九鼎鼎身的铭文纹路有相似之处。”他调出鼎身铭文的三维模型,与晶体孔洞的分布对比,发现其中17个孔洞的相对位置,竟与鼎铭中“旋臂导航”相关的字符完全对应。
林夏立刻启动“共振模拟程序”,将晶体的256Hz频率输入模型,模拟未知物质的响应状态:“如果能找到更多这样的晶体,或者解析出未知物质的具体成分,我们或许能利用它们定位旋臂上的史前站点——甚至找到归墟文明害怕的‘文明防火墙’。”
就在这时,基地的通讯器突然传来马库斯的声音,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急切:“俞天,立刻把晶体的所有数据传输给我!地球董事会己经知道了这件事,他们要求优先研究未知物质的军事用途——这可能是对抗归墟文明的关键武器。”
俞天与林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他们清楚董事会的野心,一旦未知物质的技术被用于军事,很可能引发新的危机。俞天关掉通讯器,将晶体重新放入防震盒,对墨守说:“先把数据加密,我们需要时间验证未知物质与史前文明的关联,不能贸然交给董事会。”
“鲁班号”的引力波探测器己恢复正常,但星图上那些红色的信号点仍在闪烁,如同遥远旋臂传来的呼唤。晶体安静地躺在防震盒中,蓝绿色的荧光缓缓熄灭,却在众人心中埋下了新的疑问:未知物质究竟是史前文明的“导航信标”,还是对抗归墟收割的“防御武器”?猎户座旋臂的特殊性质,又隐藏着怎样的文明秘密?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都藏在那块小小的晶体与浩瀚的星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