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九鼎时空阁 > 第10章 模块化舰队的组建(第1页)

第10章 模块化舰队的组建(第1页)

火星基地的船坞广场上,十二艘银灰色的“鲁班级”飞船整齐排列,船身线条流畅,舷侧的榫卯对接接口泛着金属光泽——这是地球新政府批准组建的首支模块化飞船舰队,核心设计理念“万榫同构”,从货运舱到引擎模块,所有组件均可相互替换,彻底打破传统飞船“一船一型”的局限。

俞天站在指挥塔上,机械义眼扫过舰队,调出实时数据面板:“所有飞船的核心组件己完成兼容性测试,从首径30cm的管道接口到5米长的推进器支架,榫卯结构的尺寸误差控制在0。02mm以内,组件互换兼容率100%。”他按下指令键,船坞内的机械臂立刻启动,将一艘飞船的货运舱模块拆下,精准对接至另一艘飞船的引擎舱旁,整个过程仅用47分钟,比传统焊接组装快了近15倍。

“按这个效率,整支舰队的组件重组或维修,最长只需12小时。”林夏的全息投影悬浮在舰队上空,调出组装流程动画,“‘万榫同构’不仅解决了模块化的适配问题,还通过榫卯的自锁功能,提升了组件连接的抗冲击性——在模拟陨石撞击测试中,对接处的抗断裂强度比传统螺栓连接高38%。”

舰队组建后的首次实战演练,选在火星同步轨道展开。随着俞天发出“星斗阵”指令,十二艘飞船缓缓移动,船身的榫卯接口相互咬合,如同拼图般精准对接。当最后一艘飞船的尾舱与首船的侧舱完成咬合时,一道淡蓝色的能量屏障突然从舰队周身展开,将十二艘飞船笼罩其中——这是“星斗阵”的防御形态,通过榫卯结构传递能量,形成统一的防御场。

林夏快速计算防御数据,屏幕上的数值不断跳动:“星斗阵展开后,防御面积达7800立方米,是单船防御面积的5倍;能量传导效率92%,边缘区域的防御强度与中心区域误差不超过3%,能有效抵御多角度的陨石或能量攻击。”观测台内的工程师们纷纷鼓掌,连一首对榫卯技术持保留态度的马库斯,也忍不住凑近屏幕,目光紧盯着能量屏障的波动曲线。

演练进行到一半,马库斯突然提出要检测舰队的引力波监测能力。他将十二艘飞船的榫卯连接点接入中央监测系统,当所有连接点同步反馈应力数据时,屏幕上的星图突然亮起——以舰队为中心,一道无形的监测网向深空扩散,覆盖范围逐步扩大至10光年,网内的引力波信号清晰可辨,甚至能捕捉到3光年外一颗白矮星的引力脉冲,精度比卷6投入使用的气象监测网高出4个数量级。

“这不可能……”马库斯的机械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反复确认数据,“十二艘船的榫卯应力反馈形成了共振,相当于一个巨型引力波天线,监测精度远超专业观测站。”他转头看向俞天,眼神中带着震惊,“我们组建的或许不只是作战舰队。”

俞天盯着监测网传回的实时数据,突然恍然大悟:“这不是舰队,是可移动的星际观测站。”他调出之前未知物质的信号频率——256Hz,输入监测网的滤波系统,屏幕上的信号点瞬间重新排列,在猎户座旋臂方向出现一处微弱的信号源,虽未明确是未知物质的源头,却比之前的探测范围缩小了近30%。

“如果舰队深入旋臂,顺着这个方向搜索,或许能找到未知物质的源头。”林夏调出舰队的航行模拟路线,“‘万榫同构’的模块化设计,能让我们根据不同星域的环境,快速更换探测模块——比如在陨石密集区加装防护舱,在引力紊乱区增强应力传感器,灵活性远超固定观测站。”

墨守这时突然开口,指着舰队的数量:“十二艘飞船……虽未达九鼎之数,但‘万榫同构’的核心是‘同’,九鼎鼎身铭文的核心也是‘归一’,或许这种设计本就暗合史前文明对‘数’的讲究。”他调出九鼎鼎身的纹路图,与舰队的榫卯对接轨迹叠加,发现十二艘飞船的排列方式,竟与鼎铭中“天枢、天璇”等星斗符号的分布有67%的相似度。

就在舰队准备进行首次深空探测时,地球董事会的通讯突然接入:“命令舰队优先执行‘归墟警戒任务’,重点监测归墟探测器的活动轨迹,未知物质探测暂列为次要目标。”俞天看着通讯内容,眉头紧锁——董事会的指令显然与他们的探测计划相悖,而马库斯在一旁沉默不语,眼神闪烁,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

十二艘“鲁班级”飞船的引擎同时启动,淡蓝色的火焰照亮轨道,朝着猎户座旋臂方向缓缓驶去。舷侧的榫卯接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引力波监测网持续向深空延伸,10光年的覆盖范围内,无数信号如同星辰般闪烁。舰队能否找到未知物质的源头?“万榫同构”与九鼎之数的隐秘关联,又将引出怎样的文明秘密?这些疑问,随着舰队的航行,逐渐驶向浩瀚星河的深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