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两京旧札 > 110120(第3页)

110120(第3页)

穆宜华得空去了一趟天童寺祈福,捐了一些香火钱。她无能为力,只能以神佛慰藉。

赵闵在杭州定了都,开始巡视起他的新领地,规划他的新皇宫。他说他要将这里的皇宫建造得像汴京一样,一样的恢弘,一样的巍峨。

赵阔不置一词,全然不顾他这个皇帝哥哥的兴致,带着人直接请命说要北上征战。赵闵犯了难,说时局未定,税收不稳,国库不足,不是征战的好时候。况且如今各地已然纷纷举旗抗争,金人战线拉得长,熬不了多久,等他们受不了了便可给他们乘胜一击。

李青崖与越岭都气得要动手,被左衷忻拦了下来。

他说他有办法。

穆宜华没有想到有一天明州还能成为京畿之地,更名为庆元府。巧娘和秋露都觉得稀奇,摇身一变竟成了皇城根下的人了。

穆宜华倒是没多大反应,只惦念着自己与左衷忻的约定。

明州城快入冬了,她买了些炭火与冬衣还有补身子的吃食,叫上穆长青一同敲响了左丈人的家门。

左丈人开了门,一看见是穆长青,眼睛变眯了起来:“哎哟,是小长青啊。”

“左丈人好,这是我姐姐,我们来看看您。”长青嘴甜又恭敬,左丈人喜笑颜开。

穆长青显然是来过很多回了,轻车熟路,带着穆宜华直奔后院。除了刚见面的问候,穆宜华看着前头带路的两个人,怎么也插不上话。

左宅不大却颇为温馨雅致,仆人不多但各个和蔼可亲,给他们看了茶点染了炭火便退下了。

穆宜华将礼物递了过去,仆人有些讶异,笑着推手:“穆娘子客气啦。我们老爷和小郎君一见如故,您来这儿就像来自己家一样便成。”

这话说了,穆宜华这手递也不是收也不是,还是穆长青起身将礼物直接塞进仆人手里:“哎呀六婶你就先拿着,就当是我们晚辈孝敬长辈的。”

左丈人也示意她手下,六婶只好笑着接过退了下去。

“我们今日就是想来看看你过得怎么样,先前明州大劫,您可有受伤?”

左丈人捋着胡须笑看着穆长青:“我这儿铜墙铁壁,他们可打不进来。”

“那就好!”

穆长青看了穆宜华一眼,她立即心领神会,从怀中掏出信封递了上去:“左丈人,我们此前有过一面之缘,我是穆长青的姐姐穆宜华。我们都是从汴京来的,说来也是巧,此前在汴京我们与您的养子左衷忻左郎君曾相识,他托我给您带样东西。”

穆宜华没有将信封拆开,但是左衷忻告诉她那是一千两的银票。自他发迹后,他每年都会给左丈人寄钱,以感谢他多年来的抚养义举。

穆宜华一直觉得左衷忻这个状元郎当得很清贫,直到那日他告诉她那银票的面额,穆宜华才知道,原来清贫的只有自己。

左丈人没有拆开,他看了穆宜华一眼,问道:“他什么时候来的明州,为何不自己来见我?”

“明州之战打完后的几天,我遇见他了,说了会儿话,而后王爷有事急召,他便没来得及见您。”

没来得及见我,但是来得及和小娘子说话。左丈人微微挑眉,这左衷忻是他看着长大的,他什么心思,自己如何会不知晓?眼前这位娘子与他的渊源,怕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了。

左衷忻早慧却多坎坷,姻缘多年未动。左丈人看着面前这个漂亮水灵的姑娘,决定帮自家的傻孩子一把。

“也是,这孩子在王爷跟前做事,有出息。我也时常去信告诉他,要他好好跟着王爷,好好辅佐王爷,日后必定出人头地!穆娘子你不知道啊,这孩子读书的时候就聪明,别人一两月才能读懂的文章,他几天就明白了。要知道这孩子开蒙晚,别家孩子会被千字文的时候,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穆宜华只知左衷忻过往的只言片语,却不知其中所以,一时兴起,问道:“左郎君以前,是不是叫左吉郎?”

左丈人一听,心中微微愣愕,他连忙点头:“贱名好养活,当初我们乡里不知多少人说他不吉利,克父克母,最后留下孤家寡人一个。可那孩子当初才七岁啊,我就看着他用草席拖着他父亲,一步一步地,冒着大雪走到山里去把他父亲埋了。哎哟,看得我和我老伴直心疼。可那时的我们哪有如今这样的房子,也都是穷苦人家。

“我们的孩子走得早,我就是看不得孩子受这样的苦。我当时就想,只要有我们一口饭吃,就有他一口汤喝!何况这孩子懂事,再苦还能苦到哪里去?当日我和我老伴就在门口等他经过,但是一直快到天黑都没见他下山。我们心里担心,就上山去寻他。好在大雪早就停了,我们沿着他的脚步在半山腰上发现了他。

“他一个那么瘦小的孩子,被冻得脸色发白嘴唇发紫,我们就连忙把他抱下山去。好在他福大命大活了下来,不然我们这心里啊,估计这辈子都过不去了。”

忆起往昔,左丈人抹了眼泪:“也就是在那天,我们收养了他。那些人说他不吉利,我们就非得说他吉利,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吉郎,日后叫着叫着,竟成了大名。那时候家中穷苦,根本供不起吉郎读书。

“可这孩子却天赋过人,没有纸笔,便在沙地上用竹签写字,十岁那年他去豪绅家中做杂役,听见其子读书,只听了一遍便会背诵。我们时常自责无能,可这孩子竟给自己寻了出路,和豪绅讲了条件,说是以读书为酬,为期三年。那豪绅家中千卷书,竟当真被他读完了。”

“那时的他想去明知学堂上学,但明知学堂是明州城最好的学堂,束脩也是最贵的。我们负担不起,吉郎便去做了学堂的杂役,每日边做工边听他们讲学。那时学堂里的师生都夸他勤奋,但我们都知道,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愿意他成功,若是一个整日做杂役的贫穷小子都能考上秀才,那他们这些天天锦衣玉食的人脸往哪里搁?

“但他真的考上了,在他十五岁那年,他真的考上了。”左丈人喟叹。

十五载,坎坷崎岖的十五载,凝结在这短短几段话语间。穆宜华仿佛看见了一个倔强而又孤独的孩童,挺着单薄而又坚韧的脊背,不愿向命运低头半分,在千沟万壑间踽踽独行,满身伤痕却默不作声。

“可终究还是我拖累了他,那年他考得好,县令奖赏他。他本可以拿着那钱去明知学堂读书,可我生了病,害得他没办法啊没办法!他十七岁那年,明知学堂的老堂长可怜他,便允了他闲暇时候能够旁听,可也是在那时候,他招人记恨,被……唉……”左丈人叹气,似乎不愿在穆宜华面前谈起那些惨痛的过往。

“那是他最难熬的时候,他被人打得半死不活,我们除了给他看病没有别的能帮他……我们还劝他说,不读了吧,如今的学问也能做乡里的先生了,就不读了吧。可他没说话,只是咬着牙不认。我当时就觉着,这孩子可真是魔怔了。但他说……说有人对他给予厚望,他不能让那个人失望。我当时还纳闷那个人是谁,后来有一次我瞧见他在画一个娘子……”左丈人忽然不说话,他看了一眼穆宜华,神色有些古怪。

他抬手一顿:“你们等等,我去拿样东西!”说罢便匆匆而往匆匆而回。

回来时,手上拿着好几卷画纸。

穆宜华与穆长青有些奇怪,凑上来看左丈人摊开的画卷——上面画着的小娘子,不是穆宜华又是哪个?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